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27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51.
目的寻找饮酒与不饮酒的成年男性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饮酒对健康成年男性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前往湖北省人类精子库进行捐精前精液质量筛查的健康成年男性的粪便样本50例(饮酒组37例,不饮酒组13例),提取DNA后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结果饮酒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不饮酒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MANOVA,F=0.544 9,P=0.014 0)。饮酒组中出现放线菌门和双歧杆菌科的显著富集,且出现了科与属水平种类的减少,相比不饮酒组少了12个菌科和27个菌属。通过差异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下Bifidobacterium spp.和厚壁菌门下的Blautia spp.、Dorea spp.和Ruminococcus spp.在饮酒组富集。结论饮酒可能会改变健康成年男性的肠道菌群,饮酒组与不饮酒组人群的肠道菌群在群落结构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2.
为探究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1基因的植物乳杆菌工程菌是否对动物产生保护力,利用构建的含重组质粒pVE5523-S1乳杆菌口服免疫豚鼠3次,每次间隔14 d,每次2×108 CFU/只。并以植物乳杆菌及含表达质粒pVE5523植物乳杆菌为阴性对照,进行相同处理。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活疫苗(HB08株+ZJ08株)肌肉注射接种豚鼠,免疫3次,每次间隔14 d,每次0.2 mL/只,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在免疫后的0 d、7 d、14 d、24 d、31 d、41 d及48 d对4组试验豚鼠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和中和试验分析,同时无菌采豚鼠脾脏,进行脾细胞增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工程菌能刺激机体产生分泌性抗体sIgA、特异性中和抗体,还可刺激机体IL-4和IFN-γ的增长以及脾细胞的增殖。说明该PEDVS1基因植物乳杆菌工程菌使豚鼠对PEDV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力,为后续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3.
埃可病毒18型(Echovirus 18,E18)属于B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B,EV-B),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对201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病原基因特征分析。此次疫情共有26名患者,均以发热、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从其中18名病例采集了18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和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以鉴定病原,扩增病毒全长VP1区,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8份标本中1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其中8份为E18。病毒分离得到2株病毒,从肛拭子标本直接扩增得到的7条E18全长VP1核苷酸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100%,与GenBank中E18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2%~96.4%和93.3%~99.3%;进化树显示,深圳龙岗E18分离株(GDSZ1902)归属由中国分离株组成的C2a进化分支,在其VP1蛋白中的底部环处发现一处特异的氨基酸变异(D200N)。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结果分析,E18是引起本次深圳市龙岗区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属于中国E18主要流行株的进化分支,这是我国首次发现E18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报道。  相似文献   
954.
张梦华  张宪春 《生物多样性》2021,29(12):1607-66
卷柏属(Selaginella)是石松类植物中最大的属, 也是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之一。该属的物种划分主要基于形态特征, 但许多近缘种在形态上很难区分。近年来, 已有大量分子证据被用于各植物类群的分类学研究, 但目前未发现一套适合卷柏属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薄叶卷柏复合群(S. delicatula group)是卷柏属下鉴定较为困难的类群, 包括了薄叶卷柏(S. delicatula)、黑顶卷柏(S. picta)和瓦氏卷柏(S. wallichii) 3个物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了探讨薄叶卷柏复合群内物种的亲缘关系和评估不同分子标记在卷柏属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该复合群物种进行广泛取样, 共收集到73个个体, 并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rbcL, psbAatpI)和2个核基因(26S nrDNA和pgiC)片段进行系统树的构建及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研究发现,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关系存在冲突: 叶绿体基因树上薄叶卷柏个体分为两个分支(A和B), 薄叶卷柏B分支与薄叶卷柏A-S. picta分支呈姐妹关系, 并且rbcL单倍型分析结果也表明薄叶卷柏A和B两个分支存在明显分化; 而核基因结果则支持该复合群3个物种各自的单系性, 其中, S. delicatula分支与S. picta分支为姐妹群, S. wallichiiS. delicatula-S. picta分支为姐妹关系。在对复合群分布区大量标本的观察以及野外群体调查的基础上, 评估了植株茎和枝的分枝方式、孢子叶、营养叶(侧叶、中叶和腋叶)和孢子表面纹饰等形态性状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 薄叶卷柏A和B分支的样本仅在植株分枝方式和大孢子表面纹饰上存在差异, 但无法依靠小孢子表面纹饰、孢子叶穗和营养叶形态等特征进行区分。基于现有证据, 薄叶卷柏复合群至少可划分为薄叶卷柏、黑顶卷柏和瓦氏卷柏3种, 但彻底澄清该复合群的物种划分还需要获取模式标本产地的材料和细胞学证据。最后, 建议在未来卷柏属的分类学研究集中于该属分类复杂的复合群, 结合使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同时使用核基因和叶绿体分子标记)及地理分布等整合证据来进行物种划分。  相似文献   
955.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1配对原则(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在长治某医院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别选取尚未进行过治疗的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面对面调查填写基本信息表,留取粪便样本,采用微生物16S rDNA扩增子测定技术检测粪便菌群,使用QIIME2(2019.4)、R脚本等软件分析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Faith′s PD指数、Pielou′s evenness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Good′s coverag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显示2组菌群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2组粪便菌群都集中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四类菌门上,胃癌组的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互养菌门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属水平上,胃癌组的乳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脱硫弧菌属、瘤胃球菌属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瘤胃球菌科、Gemmiger和毛螺菌属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属的丰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索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PF级C75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中药组4个组别,通过自由饮用3% DSS溶液的方法制作急性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以1.048 g/mL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溶液,阳性药对照组予以0.031 g/mL的嗜酸乳杆菌(益君康)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的治疗结束后处死所有小鼠,取小鼠结肠组织和肠内容物。实验过程中监测小鼠的体质量、精神等一般情况,进行DAI评分,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小鼠肠道病理变化,进行HS评分。提取肠道菌群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DNA V4区进行测序分析,并采用PCR荧光定量技术对肠道菌群中的乳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高于空白组(t=4.137 0,P=0.000 4),药物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药对照组DAI评分明显下降(t=2.240 3,P=0.035 0;t=2.081 6,P=0.048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HS评分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其余组别小鼠HS评分均明显降低(空白组:t=5.452 8,P=0.000 2;中药组:t=3.117 1,P=0.009 8;阳性药对照组:t=3.306 2,P=0.007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均明显降低,药物干预后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提高,模型组致病菌丰度较高,药物治疗后可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PCR荧光定量检测乳杆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其余组别小鼠肠道中乳杆菌含量均明显增加(空白组:t=3.871 8,P=0.002 6;中药组:t=2.224 3,P=0.048 0;阳性药对照组:t=2.976 4,P=0.012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阳性药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未见明显区别(t=2.007 0,P=0.070 0)。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和恢复有益菌和有害菌的丰度比例,从而发挥对急性UC的治疗作用,其中乳杆菌发挥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57.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咽部菌群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患者为AST组,选择同期我院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每个对象于左侧扁桃体采集口咽拭子,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AST组患者咽部菌群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科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科和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均P<0.05)。属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ST患者咽部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具有一定差异。AST患者的致病菌可能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S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衰老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铁皮石斛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及百令胶囊组(40 mg/kg)、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连续灌胃8周。在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新鲜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CoA和韦恩图分析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使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铁皮石斛高剂量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数量增多,Patesci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数量减少,并且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增加了肠道菌群种类的丰富度,如新增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百令胶囊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不显著,在原菌群的基础上调整其组成比例,表现为厚壁菌门数量增多,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减少。结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大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不同剂量的铁皮石斛对肠道菌群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959.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衰变加速因子(CD55)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江北院区/陆军第958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24例GIST组织和对应的瘤旁正常组织病理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4、CD55在GIST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100A4、CD55在GIST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表达与GIST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相、NIH分级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GIST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S100A4、CD55低表达的GIST患者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S100A4、CD55高表达的GIS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低表达组患者5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S100A4、CD55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A4、CD55在GIST组织存在高表达, 二者可能参与了GIST的侵袭与转移,并与患者术后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60.
B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由分化过程中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复杂过程引起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耐药性是制约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关键因素。自噬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再循环的重要细胞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其与肿瘤耐药性的相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S100A8是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在淋巴瘤的的耐药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该研究中,以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Daudi、人B淋巴瘤细胞SUDHL-4和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JeKo-1为研究对象,揭示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耐药性与S100A8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且S100A8可以显著激活淋巴瘤细胞的自噬进程。慢病毒感染稳定敲低S100A8的表达后,一方面,淋巴瘤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内的BNI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自噬受到抑制;另一方面,自噬起始复合物BECN1-PI3KC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BCL2与BECN1的结合显著增多,进而抑制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