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常建玉 《蛇志》2017,(2):213-215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分别为4.69%、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75%、10.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镜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西医药物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胡琦  姚东方  郭清妍  黎木兰  李杰恩 《蛇志》2015,(1):10-12,27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情况,探讨IL-33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CRSwNP患者(观察组)32例和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24例的鼻黏膜组织中IL-33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并对Eos计数;全血细胞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1)CRSwNP组织中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心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33的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L-33阳性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计数与IL-33阳性细胞数在CRSwNP中存在正相关性(P0.05);(3)血液中Eos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互相促进,在CRSwN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的视力进行检测。于术前、术后2周检测患者的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并计算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降低,对照组的细胞密度低于观察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相比,超声乳化术能在短期内更快的提升患者视力,且对患者的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小,但两种手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基本一致,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胃复安与雷莫司琼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术后呕吐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者86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雷莫司琼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胃复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呕吐、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呕吐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与雷莫司琼能够有效治疗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术后呕吐及躁动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叶上珠  陈小权 《蛇志》2005,17(2):111-11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之一,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却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鼻内窥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明亮、手术微创等优点,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手段。现对2001~2003年行鼻内窥镜手术的16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7.
王之江  赵侠 《生物磁学》2005,5(1):38-39
本探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995年9月至2003年12月经治疗的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胆囊除术是最常用的选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应及时诊断,合理用药,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术式的正确选择,胆囊三角的正确解剖,可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n=45)。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K、CRP、腰椎功能、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CK、CR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CK、CR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两组VAS、ODI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K、CRP及腰椎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微生物定植情况,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1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61例伴有鼻息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3例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鼻腔黏膜免疫功能及微生物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07、17.769、148.848、22.930、30.067,均P0.001)。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单核巨噬细胞(CD68~+)、中性粒细胞(M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HE)、肥大细胞(Tryta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6、8.979、25.968、12.222,均P0.001)。观察组患者鼻腔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3、6.654、21.582,P0.001、=0.009、0.001)。结论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主要为Th2倾向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模式,且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体定植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