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黑麦1R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体外扩增及扩增产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Leitz显微操作器,在国产倒置显微镜下(400×)用玻璃针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黑麦根尖细胞中的1R染色体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分离出来的1R染色体转入0.5 ml的Eppendorf管中,用蛋白酶K处理,把DNA释放出来;经Sau3A酶切,再与人工合成的Sau3A连接头连接;以连接头的一条链的核苷酸顺序片段为引物对DNA酶切片段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产物的长度大约为300~1000 bp。以生物素分别标记的黑麦总体DNA和小麦rDNA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确实来源于黑麦的1R染色体DNA。这个方法为构建黑麦1R染色体亚基因组文库和筛选1R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描述了采自中国四川的同岛衣属新种粉头同岛衣,提供了新种的特征提要与描述并附有新种原型的形态及解剖图片共4张。新种与该属所有已知种之区别在于其裂片末端具头状粉芽堆。  相似文献   
43.
渗透胁迫对黑麦幼苗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聚乙二醇(PEG 6000)研究了渗透胁迫对黑麦(Secale cereale L.)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处理明显提高了叶子和根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ROS的水平和以上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渗透胁迫下,叶子和根中MDA和ROS水平变化的规律基本相似,但抗氧化酶活性在2种器官中表现不完全相同,叶子中CAT的活性在对照和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在根中差异明显,表明叶子中SOD、APX和GR在植物应答渗透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而根中这4种抗氧化酶都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反应。GR活性随PEG处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其它抗氧化酶,表明GR在黑麦应答渗透胁迫中所起作用可能强于其它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44.
黑麦中与耐盐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I800(Salt Induced 800 bp,SI800)为我们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盐胁迫的黑麦幼苗叶片中分离到的一个盐胁迫应答cDNA片段。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纯化了该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 vector上转化大肠杆菌JM 109,获得30个阳性克隆子,经过酶切和PCR双重鉴定后,选取2个阳性克隆子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SI800长735 bp,GenBank B last结果显示,该片段与细菌中的阿卓糖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部分区段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5.
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偃6号”与黑麦(Secale cereale L.)品种“德国白粒”杂交,选育出“小偃6号”类型带有黑麦性状的种质材料。应用总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进行检测,在8份材料中探测到黑麦染色质的存在,其中附加系3个,代换系1个,易位系4个;进一步用荧光绿标记探针pSc119.2及荧光红标记探针pAs1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中部分品系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易位系BC116-1是1RS/1BL小麦/黑麦易位系,BC152-1是涉及一条1B染色体的1RS/1BL易位系, 代换系BC97-2是2R(2D)二体代换系;附加系BC122-3附加了一条6R黑麦染色体,一条6B染色体的长臂缺失。同时,对连续的总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磷酰胺除草剂APM对大麦、黑麦POD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不同浓度(1-4μmol/L APM)处理萌发的大麦、黑麦2种种子,在3μmol/L APM下,大麦中诱导出POD3(根系)和POD2,POD3(幼苗)同工酶谱带,黑麦则在左面μmol/L时诱导出POD2、POD4(根系)和POD4,POD5(幼苗)同工酶。蛋白质的变化则呈现出诱导出新的蛋白质或某些蛋白质谱带消失、活性减弱的特性,在3-4μmol/LAPM浓度下诱导出某些新的蛋白质谱带(31kD,大麦功苗;10kD,大麦根系;66kD,8kD黑麦根系)和某些谱带的消失或着色谱浅(88kD,大麦根系;66kD,大麦、黑麦幼苗),这一结果与POD同工酶变化结果基本吻合,可以认为3-4μmol/LAPM为上述作物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47.
首先对显微分离出的黑麦(Secalecereale.L.)1R染色体进行了两轮Sau3A连接接头介导的PCR扩增(LAPCR)经Southern杂交证实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来源于基因组DNA之后,再利用IR染色体的第二轮扩增产物,黑麦基因组DNA,rDNA基因为探针,与其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发现微分离的IR当色体体我扩增产物中包含大量的非该染色体特异性重复序列,而其信息量却较黑麦总  相似文献   
48.
孙善澄  袁文业 《遗传学报》1996,23(3):214-219
通过胚培养产生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用4个六倍体小偃麦,2个六倍体小簇麦,2个六倍体小黑麦及1个八倍体小偃麦配置了6个四属杂种组合。结果没有出现高度不亲和性。6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2%、9.4%、2.4%、9.5%、25.0%和3.9%;胚培成苗率分别为12.1%、20%、37.4%、40%、1.1%和7.1%。结果表明,杂交结实率与胚培成苗率间没有相关性。杂种F1生活力旺盛,形态具有四个属的特征特性。杂种属于自交高不育与低育类型。5个低育类型自交结实率平均约1.2%。四属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36、37、38、39、40和41。其中多数属于具有38个左右染色体的植株。  相似文献   
49.
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区小麦族植物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采集于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的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ier)10属、52种、370份种子材料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该地区小麦族各属种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是从2n=14到2n=84,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属(Hordeum)、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黑麦属(Secale),而后者全部集中于赖草属(Leymus)。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28和2n=42的类型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多存在于鹅观草属(Roegneria)和披碱草属(Elymus)。除个别种内存在不同倍性的细胞型外,绝大多数种的染色体数目非常稳定。在所有的样本中均没有观察到具非整倍体和B-染色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