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75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 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 P=0.051)。MRPP分析表明,有入侵植物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样方的植被结构与无这3种植物样方的有极显著不同(P 0.01),而有无薇甘菊(Mikainamicrantha)样方的植被结构相似。t检验表明林冠盖度(3.0 m)与这4种植物入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73)。通过增加垂直高度1.5 m以下的植被密度,可以减少阔叶丰花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的入侵,但对抑制薇甘菊入侵无效。因此,植被结构作为过滤器,可能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种子产生时间、萌发周期和生长习性;以种子方式繁殖的入侵植物能否定植相对更依赖干扰、暴露的裸地;兼具无性和有性繁殖且能攀援和匍匐生长使得薇甘菊能够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群落中相对随机地定植。  相似文献   
82.
种群数量是物种的重要生态学基础资料,合适的密度调查方法是数量估算的基础。2016年4-5月,采用广泛应用于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鸡形目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种群密度。样线法和样点法估算的雄体密度分别是:白腹锦鸡1.20只/km^2和(6.31±0.98)只/km^2,红腹角雉5.41只/km^2和(0.39±0.17)只/km^2,血雉3.01只/km^2和(5.97±2.70)只/km^2。除红腹角雉外,样点法估算的白腹锦鸡、血雉种群密度均大于样线法。建议针对不同鸡形目鸟类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并尽量扩大样本数量,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柯萨奇病毒A5(coxsackievirus A5, CV-A5)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①将CV-A5 P1和3CD基因序列根据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好性,对CV-A5-3487R4/CHN XY/2017株基因进行优化并合成,然后分别克隆至供体质粒pFastBacDual的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olyhedrin promotor, pPh)和pPl0启动子后,构建pFastBacDual-Pl/3CD重组质粒;②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10 Bac~(TM)中,转座形成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ulovirus plasmid, bacmid);③再将重组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CV-A5结构蛋白、组装VLPs。应用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技术对CV-A5 VLPs的蛋白进行鉴定;④再利用蔗糖垫底离心和氯化铯(CsC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CV-A5 VLPs,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法进一步检测CV-A5 VLPs的浓度和纯度及颗粒形态。结果 pFastBacDual-P1/3CD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双酶切、重组Bacmid PCR鉴定、rCV-A5 VLs PCR鉴定结果显示,均在预期目标处有清晰条带。利用IFA检测重组病毒rBacCV-A5-P1/3CD蛋白,结果可见明显荧光。rCV-A5 VLPs经SDS-PAGE检测到VP0为39 000、VP1为34 000和VP3为27 000;Western Blot检测也可见相应特异性条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纯化rCV-A5 VLPs,可见直径为23~33 nm的颗粒,形态和大小均与CV-A5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rBacCVA5-P1/3CD重组病毒,并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了CV-A5 VLPs,为今后CV-A5 VLPs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具有转化效率高、遗传稳定、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真菌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强有力手段,在真菌基因资源开发、真菌性疾病研究和外源蛋白表达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概述了根癌农杆菌转化法在真菌转化中的研究进展、技术优缺点、转化机制、实验方法和应用现状,着重介绍影响其转化效率的因素并对优化方法进行探讨,展望了该技术在真菌基因资源发掘、基因编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真菌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叶长青  包涵  刘田  杨青 《昆虫学报》2021,64(1):19-29
【目的】探析双叉犀金龟Trypoxylus dichotomus表皮蛋白的序列特征及生化性质。【方法】利用RT-PCR克隆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皮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对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金属离子鳌合层析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采用体外结合实验检测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与α-几丁质(α-chitin)、β-几丁质(β-chitin)、壳聚糖(chitosan)和胶体几丁质(colloidal chitin)的结合能力;观察确定蛋白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性质。【结果】克隆获得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基因TdCPR12611(GenBank登录号: MT813021)和TdCPR7854(GenBank登录号: MT81302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TdCPR12611与食粪金龟Onthophagus taurus OtCP-1的亲缘关系最近;TdCPR7854与食粪金龟的OtCP-acp20-1, OtCP-acp20-2和OtCP-acp20-3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它们均属于CPR_RR-2家族。原核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表皮蛋白TdCPR12611和TdCPR7854。两重组表皮蛋白与4种类型的几丁质具有不同结合能力,其中有41.4%的TdCPR12611与壳聚糖结合,而有62.3%的TdCPR7854与β-几丁质结合。TdCPR12611具有内部较为无序的结构,并能够在室温条件下自发团聚形成液液相分离现象,而TdCPR7854不能。【结论】本研究测定分析了双叉犀金龟CPR_RR-2家族表皮蛋白TdCPR12611与TdCPR7854的序列特征和与几丁质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昆虫表皮装配机制的了解,为蛋白仿生材料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6.
王宇  杨燕  刘忞之  王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6):1887-1899
植物丝氨酸羧肽酶样酰基转移酶与丝氨酸羧肽酶相比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和很高的同源性,能够催化酰基葡萄糖酯的酰基转移反应,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酰基化修饰,丰富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改善化合物水溶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本文重点介绍植物来源丝氨酸羧肽酶样酰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特点、催化机制、功能鉴定及其生物催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促进此类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表征和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合成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黄泽宏  姚星妹  黄守杰  吴婷 《病毒学报》2021,37(5):1179-118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可导致肛门-生殖器及口咽等多部位肿瘤.近年来,随着对HPV研究的深入及多种HPV疫苗陆续上市,HPV疫苗对于多部位肿瘤的保护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而近年也逐渐积累了一些HPV疫苗预防宫颈以外部位肿瘤的证据.本文拟综述HPV疫苗对于头颈、肛门、外阴与阴道、阴茎部位肿瘤保护效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1,XAV-939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β-catenin、c-Myc以及cyclinE1、A2、D1表达,10058-F4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c-Myc和cyclin D1、A2、E1表达.综上,ADSC-Exos能显著促进EpSCs增殖,其作用部分是由上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E1、A2、D1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中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 1,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衡的相关性。将2016年5月-2019年6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脓毒症组,同期收治的未并发脓毒症患者50例纳入非脓毒症组,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肠道菌群α多样性、肠道菌群含量,以及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的差异,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类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中sTREM1、PCT、NF­κB水平与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脓毒症患者中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