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金黄花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 var. aureum)的鳞片为外植体, 探讨不同部位外植体和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鳞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16-BA+0.1 mg∙L -1NAA+30 g∙L -1蔗糖; 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16-BA+0.1 mg∙L -1NAA+30 g∙L -1蔗糖; 不定芽诱导小鳞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1NAA+30 g∙L -1蔗糖; 小鳞茎膨大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01 mg∙L -1NAA+60 g∙L -1蔗糖。该研究为金黄花滇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和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王江 《生命世界》2012,(5):57-61,56
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那些轻盈的小生灵的身影已越来越难寻觅了。只有在深山中、密草里,只有那些对它们怀有特殊情愫的有心人,才会发现它们饶有趣味的生活情态,才会感受它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作者的生态摄影作品观察细腻,视觉独特,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幺多的小生灵在真切、顽强地生存、繁衍着。  相似文献   
43.
珍贵药材黄花倒水莲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倒水莲系华南民间常用且珍贵中药材。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地区黄花倒水莲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样方、共计2600m2的样地内,群落有维管植物89科167属205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热带性分布属稍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7.85%;温带性成分占总属数的40.7%。生活型谱分析显示群落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58.53%,其中以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和地上芽占较大比例,以蕨类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下芽和1年生植物很少。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特点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层外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为黄花倒水莲人工栽培选择适生环境提供参考,提出了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云南中甸的6个黄花杓兰( Cypripedium flavum )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研究,其中两个居群用样方取样法分析其克隆空间结构.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引物共产生104个位点,其中8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69%.黄花杓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物种水平上, He=0.2884, Ho=0.4312;居群水平上,P=64.59%, He=0.2449, Ho=0.3606),黄花杓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大( Gst=0.15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Nm=2.7460).居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高( D=0.9638-0.9960,G/N=0.83-0.96),同一克隆的分株相邻,克隆生长延伸范围狭窄.黄花杓兰居群之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既能通过实生幼苗增加基因的杂合度,又能通过无性分株把杂合体固定下来有关.  相似文献   
45.
黄花蒿化感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黄花蒿克生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其对小麦根的抑制作用比对叶的抑制作用强。对受体小麦根尖压片的观察统计表明,黄花蒿的水浸提液影响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随着供体黄花蒿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根尖分生区分裂期细胞数目下降;受体材料小麦的一些生理生化测定指标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使供试小麦根系活力稍有减弱,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使根的核酸含量升高而叶的核酸含量降低;使叶绿素含量有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6.
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花倒水莲(Polygda aureocauda Dunn.)根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豆甾-7,(反)22-二烯-3-醇(1)、豆甾-7,(反)22-二烯-3-酮(2)、1,8-羟基-3,7-二甲氧基Shan酮(3)、软脂酸单甘油酯(4)和3-O-[4-O-(α-L-吡喃鼠李糖-)-阿魏酰]-β-D-呋喃果糖-(2→1)-(4,6-二-O-苯甲酰)-α-D-吡喃葡萄糖苷(5)、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6)和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7)。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7.
黄花矶松中的酚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黄花矶松(兰雪科植物Limonium aureum(L.)Hill ex Kuntze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3),山奈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杨梅素(myricetin,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
黄花败酱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70%乙醇提取黄花败酱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经聚酰胺纯化,得到精制黄酮。结果表明:黄花败酱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2.35%,粗黄酮、精制黄酮中黄酮含量分别为8.81%和21.39%。黄花败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两类,其中含有芦丁成分。  相似文献   
49.
黄花蒿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的溶剂作为提取剂提取出黄花蒿中的活性物质,通过抑菌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50.
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黄花草木樨不同溶剂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对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62、0.83、0.64g/L,对稻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7、0.97g/L.离体组织法测定表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5.0g/L时,防治效果分别为75.41%和59.18%(6d).活体试验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浓度为10.0g/L时,防治效果分别为73.39%和6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