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为远志科远志属灌木或小乔木,以根入药,有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的功能。为更好开发利用黄花倒水莲资源,综述了其生物学特性、栽培与育种、组培快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工艺等方面研究,并对黄花倒水莲丰产开发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花倒水莲(Polygda aureocauda Dunn.)根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豆甾-7,(反)22-二烯-3-醇(1)、豆甾-7,(反)22-二烯-3-酮(2)、1,8-羟基-3,7-二甲氧基Shan酮(3)、软脂酸单甘油酯(4)和3-O-[4-O-(α-L-吡喃鼠李糖-)-阿魏酰]-β-D-呋喃果糖-(2→1)-(4,6-二-O-苯甲酰)-α-D-吡喃葡萄糖苷(5)、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6)和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7)。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黄花倒水莲的适宜采收期,该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对1~5年生黄花倒水莲根系形态特征、生物量、药用成分、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系形态(根幅、基径及一级根径)和根生物量在前2年增长缓慢,第2~3年增长迅速,第3年后趋于平缓。(2)不同药用成分含量在不同栽培年限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粗多糖在第1年含量最高,皂苷类化合物在第2年含量最高,黄酮类化合物在第4年含量最高。(3)矿质元素含量受栽培年限影响较复杂,Ca、Mg、Mn、Cu含量在第3年累积至最多,Fe含量逐年降低,Pb含量与Fe含量变化规律相反。(4)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灰分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逐年降低趋势。(5)黄花倒水莲在第3年达到高产量,4~5年生黄花倒水莲根中大多品质指标均处于最低值,第3年为黄花倒水莲较为理想的采收期。该研究阐明了黄花倒水莲在不同栽培年限根系的产量指标及品质指标积累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黄花倒水莲的最佳采收期,为黄花倒水莲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开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内生真菌资源,获得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该文以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具有强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和ITS鉴定。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柑橘树脂病菌、叶点霉菌、香蕉具条叶斑病菌、茄病镰刀菌、三七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50.3%~91.4%之间,其中HNLF-5对柑橘树脂病菌的抑菌率为73.2%,HNLF-44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91.4%。(2)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均在80%以上,总还原能力吸光值范围为0.279 2~0.748 8。(3)HNLF-44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从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挖掘潜在新型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富含11-廿碳烯酸的黄花倒水莲种子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方法分析鉴定了黄花倒水莲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其脂肪酸组成(%)为癸酸0.3,月挂酸0.3,肉豆蔻酸0.1,棕榈酸1.9,硬脂酸2.3,花生酸2.6,油酸3.8,11-廿碳烯酸88.5.一个未鉴定成分0.2.远志科植物中出现高含量的11-廿碳烯酸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幕阜山地处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通过对其典型样地的调查,分别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作为测度指标,研究了幕阜山地区森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有21个森林群落类型.其中常绿阔叶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均为灌木层相对高于乔木层,乔木层相对高于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而在草本层与乔木层间是波动的,多样性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针叶林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表现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即灌木层的丰富度相对较高,其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的相对较小.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另外,从总体上看,各种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山东曲阜地区蚂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曲阜地区蚂蚁4亚科15属19种。优势种为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da)、粗面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和异色草蚁(Lasius alienus),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5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生物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落叶阔叶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高;人工杨树林中蚂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河滩草丛中蚂蚁巢数、个体数以及种类优势度指数(D)最高。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聚类分析与群落结构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人工杨树林与人居环境中蚂蚁群落相似性最高,其他几个生境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很低。同种蚂蚁在不同生境中巢穴和蚁群大小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质油料能源首选树种,陕北黄土高原次生林区是其主要分布地域之一。通过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区32块文冠果群落标准地调查,对该区域文冠果林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在森林区既可以形成小乔木林,也可以形成灌木林,而在森林草原区只有灌木林。标准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7种,隶属27科65属。乔木林乔木层以油松、文冠果为主,灌木层以狼牙刺、黄蔷薇、葱皮忍冬等占优势,草本层野菊、铁杆蒿、长芒草、披针苔草等占优势;灌木林灌木层以文冠果、狼牙刺、荆条等为主,草本层阿尔泰狗哇花、白草、披针苔草、铁杆蒿等占优势。群落丰富度指数(S)乔木林21.2±4.8,森林区灌木林21.7±5.7,森林草原区灌木林12±1.7,多样性指数D值与H'值乔木林为0.933±0.022和2.519±0.023,森林区灌木林为0.917±0.040和2.755±0.368,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是0.861±0.023和2.190±0.126;均匀度指数J值与E值乔木林是0.837±0.200和0.840±0.257,森林区灌木林是0.923±0.047和0.806±0.064,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是0.885±0.036和0.790±0.083;统计分析显示,S,D和H'值森林区乔木林与灌木林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P0.01)高于森林草原区灌木林,J和E值无显著差异,其中丰富度指数变异系数森林区灌木林乔木林森林草原区灌木林,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异系数乔木林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森林区灌木林。群落不同层次D值和H'值乔木林乔木层、灌木层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草本层,其变异系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木林草本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灌木层,其变异系数灌木层草本层,J值和E值在群落(乔)灌草层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天然文冠果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人工文冠果油料林营造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混交搭配和地被植物多样性的培育,以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光皮桦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15(4):57-61
对福建省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天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与光皮桦混生的植物种类有46科78属117种。9个光皮桦天然林群落乔木层中,武平县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邵武卫闽的最低。较原生的森林群落中,以壳斗科植物为基本建群种,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光皮桦重要值较低。在原生森林遭到破坏后的演替过程中,光皮桦重要值增高,成为落叶阔叶林类型之一。光皮桦天然林渐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应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注重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存以及人工林资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12.
从有意引入到外来入侵--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原产于欧洲、非洲等地的意大利蜜蜂几个世纪以来被人类频繁地有意引入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然而其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意大利蜂凭借其在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意大利蜜蜂引入后对我国本地种——中华蜜蜂造成的负面效应:①中华蜜蜂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地区已到了灭绝的边缘;②影响了以中华蜜蜂作为主要传粉媒介的早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正常繁育,从而降低了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福建三明陈大镇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群落进行研究,测定了该群落11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轻的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群落比较稳定,天然更新良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红菇依存森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福建省大田丁板村正红菇(Russula uinosa lindbl Fr.)依存森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以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等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为主,共有木本植物46种;经物种多样必测定,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都较高,主要树种的空间格局以集群型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5.
种子内生微生物组与种子的健康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收集对白粉病抗病和易感共11个品种的青稞种子,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内生真菌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从不同品种的青稞种子中共鉴定4个门、17个纲、35个目、66个科、107个属的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是优势菌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微座孢属Microdoch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为优势菌属。根据生物信息学注释结果,在鉴定到的107个属中,抗病品种的青稞种子中特有的属有20个,感病品种的青稞种子中特有的属有50个;通过对两组样本的分析,发现感病品种中真菌物种多样性高于抗病品种。本研究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初步确定了青稞抗、感白粉病两组样品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群,为进一步研究青稞内携真菌与抗/感病的关系提供了基础,从内生菌的角度为青稞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热带季雨林为海南岛的隐域性植被类型,分布在与热带低地雨林相似的海拔范围但生境条件较差的局部地段,在旱季其大部分的乔木种类和个体都会落叶.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分布着海南岛最为典型且大都保存较为完好的热带季雨林原始林,按照其优势树种可划分为海南榄仁(Terminalia hainanensis)季雨林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季雨林两种群落类型.通过对霸王岭林区两种典型的热带季雨林老龄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大小结构、多样性、季相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热带季雨林群落中物种优势度明显,具有明显的标志种--海南榄仁和枫香.海南榄仁群落具有较高的灌木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及较低的乔木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和多样性;海南榄仁群落在小径级和低高度级中具有较高的植物个体多度,同时在低高度级中具有较低的物种丰富度,但其它径级和高度级两个群落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差异均不显著;除灌木落叶物种丰富度海南榄仁群落显著高于枫香群落外,其余各生长型落叶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两个群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具刺木质藤本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上海南榄仁群落与枫香群落差异不显著,但乔木、灌木和木本植物具刺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海南榄仁群落均显著高于枫香群落.总体来看,海南榄仁群落比枫香群落的季雨林特征明显,是海南岛最为典型的季雨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11000m2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显示,群落共计有维管植物223种,隶属于80个科159属,其中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0.5%;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中的12个,且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植物分布区类型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8.
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本研究以膨润土-纤维复合的岩土渣场植被恢复技术(CSR工程技术)作为岩土渣场植被恢复的应用背景,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岩土渣场为对象,通过对植被恢复群落的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岩土渣场人工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期选取的植物普遍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随时间加长,禾本科、菊科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在群落功能维持中占据重要地位;群落动态与多样性关系紧密,随演替进展群落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下降,而均匀度增加,群落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