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癌农杆菌介导麝香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香百合"white elegance"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研究了影响其转化的因素,建立了稳定而高效的麝香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叶片为受体材料,外植体预培养有利于农杆菌的侵染;3 d的共培养,根癌农杆菌OD600值为0.6左右、侵染10 min,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50 mg.L-1的卡那霉素对叶片有很好的筛选效果。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Mn-SOD基因已转入到麝香百合植株中。  相似文献   
3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个野生百合种或变种的叶表皮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种野生百合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片远轴面,气孔器的长轴与远轴面细胞长轴方向一致,均位于远轴面细胞的端点处。气孔器形状从长椭圆形到近圆形不等;保卫细胞均为肾形,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表面角质层均具条纹;表皮细胞角质层近于光滑或具条纹,均具蜡质,蜡质纹饰呈膜片状晶体或颗粒状;气孔密度、气孔器大小、近轴面远轴面细胞、垂周壁样式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兰州百合、川百合、卷丹百合、紫斑百合、乳头百合、宝兴百合、山丹百合、大理百合、绿花百合、毛百合和有斑百合聚为类群Ⅰ;淡黄花百合、岷江百合和玫红百合3个野生种聚为类群Ⅱ;青岛百合单独为类群Ⅲ;宜昌百合、紫脊百合、通江百合、百合和野百合聚为类群Ⅳ,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的结果。(3)叶表皮形态对于区分野生百合不同种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利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对华重楼与其它百合目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华重楼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长158307 bp,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7473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8175 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5187 bp)。其叶绿体基因组有115个基因,包括81个编码蛋白质基因、30个转运RNA基因和4 个核糖体RNA基因。11种百合目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和基因顺序相似。华重楼的cemA基因是假基因,其起始密码子后有多聚核苷酸poly(A)及CA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编码序列中出现多个终止密码子, 且与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的cemA编码序列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不同。因此,华重楼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cemA结构及假基因化现象可能具有重要的进化与系统发育信息,其编码序列中的终止密码子可以区分华重楼和北重楼。  相似文献   
34.
病毒侵染对西伯利亚百合DNA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用10对引物对侵染百合花叶病毒和丛簇病毒的西伯利亚百合植株和无毒植株进行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分析.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百合无毒植株和病毒侵染植株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40.1%和31.5%;平均全甲基化率分别为13.0%和9.7%;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7.1%和21.8%.研究表明,百合DNA甲基化多以半甲基化的形式存在;病毒侵染导致百合植株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且对整体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和半甲基化水平均产生了影响;说明病毒侵染百合后植株出现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与DNA甲基化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5.
以3种不同的百合为原料,用水浸提法提取百合中游离氨基酸,对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提取条件(即:以7.5%乙酸为提取液,料液比1:35,70℃提取3 h).同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百合的水提取液样品,共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结果表明,百合中的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为主体,占总游离...  相似文献   
36.
百合不定芽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麝香百合组织培养最优外植体及探讨蔗糖、6-BA和NAA的最佳用量,本文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4因素3水平(L9 (34)) 3次重复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花器官及不同浓度的蔗糖、6-BA (6 苄基嘌呤)和NAA (α-萘乙酸)对麝香百合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托为诱导不定芽最优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90 g/L.同时经过分析,可以判断本试验中设计的4个试验因素对百合组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外植体>蔗糖>奈乙酸和6-苄氨基嘌呤.本研究结果将为百合优良品种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37.
两种百合染色体变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巢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长度、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和染色体组实际长度方面,通江百合居群间平均变异相对量大于岷江百合。表明通江百合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比岷江百合更丰富。染色体结构畸变是两物种核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方式同时测定麝香祛痛凝胶中主要成分麝香酮、樟脑、薄荷脑、冰片的含量。方法:采用玻璃柱3 m×3.2 mm,担体Chro2mosorb W 60-80目,涂布6%聚乙二醇(PEG)-20M,2%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从80℃到180℃程序升温;载气:高纯氮,流量:50ml·min-1;FID检测器;进样体积6μL。结果:试验表明,樟脑、薄荷脑、冰片、麝香酮分别在1-8μg,0.6-4.8μg,1-8μg,0.15-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 062 X-483(r=0.999 9),Y= 9 829 X 61(r=0.999 6),Y=21 006X 562(r=0.999 1),Y=286 986X 406(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100.9%,98.81%,98.68(n=5)。结论:该法可靠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麝香祛痛凝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进行调查,发现长江中游地区有野生百合资源14个种和3个变种即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r. brownii)、百合(L.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r. viridulum Baker)、宜昌百合(L. leucanthum (Baker) Baker)、渥丹(L. concolor Salisb. var. concolor)、有斑百合(L. concolor Sali sb. var. pulchellum (Fisch.)Regel)、滇百合(L. baberianum Coll.et Hemsl)、大理百合(L.taliense Franch.)、药百合(L.speciosum Thunb. var. gloriosoides Baker)、湖北百合(L.henryi Baker)、南川百合(L. rosthornii Diels)、宝兴百合(L. duchartrei Franch.)、山丹(L. pumilum DC.)、川百合(L. davidii Duchartre)、条叶百合(L. callosum Sieb. et Zucc.)、乳头百合(L. papilliferum Franch.)、绿花百合(L. fargesii Franch.)和卷丹(L. tigrinum Ker Gawler)。对野生百合在长江中游地区分布现状、观赏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百合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同时对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0.
延迟自动自交和欺骗传粉吸引在被子植物多数类群中有相关报道,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两种繁育策略在同一物种中共存现象。本研究通过对照试验检测新西兰岩石百合雄蕊附属物和花冠闭合运动是否分别具有欺骗吸引和延迟自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新西兰岩石百合黄色的雄蕊附属物拟态花粉(或花药),约93%的昆虫访花行为源自黄色花药附属物的欺骗吸引,雄蕊附属物的报酬拟态功能有效提高昆虫拜访频率并促进异交。同时,研究发现新西兰岩石百合花期结束时花瓣闭合促使雌雄隔离距离的缩小,花瓣自然闭合的花朵平均结籽数(20.62)显著高于闭合前去雄处理花朵(11.79)。我们的结果表明延迟自动自交与欺骗传粉吸引两种繁育策略在新西兰岩石百合中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