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82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蛋壳的故事     
李莹 《植物杂志》2011,(2):38-41
人类经常食用鸡蛋,却很少关注蛋壳。其实,不同的禽类,如鸡、鸭、鹅、鹌鹑等,其蛋壳也是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952.
一株拮抗赤霉病的小麦内生细菌的筛选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淮北市小麦植株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筛选,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小麦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别为7.01×105、4.26×105和0.94×105CFU·g-1鲜重.从健康小麦植株体内分离到131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到6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4.58%.来自根系组织中的菌株HB022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半径为17.0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B022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00倍稀释的菌株HB022无菌发酵滤液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倍稀释的无菌发酵滤液可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可见,内生细菌HB022具有潜在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3.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本溪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经富集培养筛选出8株PAHs降解菌,研究了8株菌及其等比例混合培养对菲、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28℃,培养基中菲、芘和苯并[a]芘的浓度分别为50、50和5mg·L-1的复合底物条件下,培养28d后,菌株B3的降解效果最好,对菲、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88.4%、54.0%和68.4%,8株菌的混合培养对菲、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87.7%、35.3%和42.0%;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B3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954.
在病原菌侵染下,植物体是如何通过超敏反应限制病原菌扩增的,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显示自噬起了必要的作用,可见,研究自噬和超敏反应的机制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在非寄主病原菌突变体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Pst DC3000)的侵染下,拟南芥光合功能的变化及自噬现象出现的情况,以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抗病机理提供实验基础。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采用光谱分析和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浓度的Pst DC3000侵染对拟南芥离体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以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自噬基因8a)幼根为材料,应用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不同浓度的Pst DC3000诱导拟南芥自噬的情况。实验发现,OD600=0.2的Pst DC3000侵染,可显著诱导拟南芥叶片活性氧的积累和迸发,并会引起拟南芥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下降。同时发现,该病原菌处理2 h,可导致拟南芥根中自噬小体的产生。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H2DCFDA)标记活性氧,检测了P...  相似文献   
955.
已测序的微生物基因组中包含的注释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对应于功能已知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第二类则为功能未知的假设ORFs,其中通常有一部分实际上不编码蛋白质。采用基于Z曲线的方法从属于第一类的功能已知基因出发训练参数,进而确定第二类ORFs中非编码的部分。通过支持向量机的学习及分类,结果显示十重交叉检验平均正确率为98.45%,说明Z曲线联合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高度准确的基因识别方法。最终,确定216个假设ORFs实际上不编码蛋白质。通过采用Blastp进行序列比对,保留的假设ORFs中有341个在高可靠性的条件下获得了功能信息。根据蛋白质直系同源簇方法进行功能分类,分别有30、53、59和159个新注释的假设ORFs属于信息储存和加工类、细胞加工和信号传递类、新陈代谢类和特征不明显类。另外还有70个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注释结果比RefSeq及GenBank提供的原注释更加准确,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956.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XG-2-8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影响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3个重要的因素为:玉米浆,多肽朊和装液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到其最适条件分别为:玉米浆浓度0.64%,多肽朊浓度1.21%,装液量14.7...  相似文献   
957.
通过评价几株白腐菌固体发酵不同时间的胞外提取液与纤维素酶同时加入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得到一个较高糖化效果的胞外降解体系,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初探其协同酶解的机制.结果表明,Echinodontium taxodii 2538固体培养5 d的胞外提取液与纤维素酶形成的胞外降解体系的协同酶解效果较好,酸处...  相似文献   
958.
油脂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GF  Liang ZW  Yang SY  Du P  Yang Y  Chen Y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219-2226
目前,油脂降解在常规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造成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成熟有效的油脂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系统阐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油脂的生物降解途径与机理,重点总结了油脂降解途径中油脂水解与长链脂肪酸降解涉及的功能微生物研究等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部分学者根据功能微生物的生境差别开发的一系列新型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油脂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希望能为该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59.
长白山多孔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YL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711-2717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通过将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为可被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经过十几年的考察和采集,发现长白山地区多孔菌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5.06,共有246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40.7%,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6个目11个科80个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他几种区系成分也有分布,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区系特征.松属是长白山地区多孔菌最重要的寄主树木,该地区41.5%的多孔菌生长在松属上.该地区多孔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其数量与生长基质腐烂程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9,呈显著相关,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长白山多孔菌物种保护程度比较高,其中稀有种和濒危种的数量均相对较多,濒危种18种,占到全国濒危种数量的37.5%.多孔菌除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生态功能外,很多种类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保护好该生物类群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60.
水稻土中铁还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慧娟  彭静静 《生态学杂志》2011,22(10):2705-2710
微生物介导的异化Fe(III) 还原是非硫厌氧环境中Fe(III) 还原生成Fe(II) 的主要途径,然而相关的铁还原菌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在水稻土中.本文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以乙酸和氢气作为电子供体,水铁矿和针铁矿作为电子受体,通过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水稻土中铁还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乙酸或氢气为电子供体,水铁矿或针铁矿为电子受体,地杆菌(Geobacter)和梭菌(Clostridiales)是富集到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乙酸为电子供体时,富集到的主要微生物群落还包括红环菌(Rhodocyclaceae);因此,除地杆菌外,梭菌和红环菌很可能也是水稻土中重要的铁还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