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刘旭  张文慧  李咏红  高鹏杰  李黎  王彤 《生态学报》2018,38(12):4404-4411
北京地区处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上,是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近些年,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生境破碎化问题愈发突出,直接威胁着本地鸟种和过境迁徙鸟类的生存。为达到保护鸟类多样性的目的,需开展相应的栖息地恢复工作。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对栖息地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同鸟种在不同空间、季节和生活期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鸟类栖息地恢复应针对目标鸟种根据其繁殖特点、巢位空间分布、食性特点、活动空间特点等进行规划营造。以北京房山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鸟类分布特征,确定目标恢复鸟种,结合项目区现场条件,围绕目标鸟种对于栖息地水系、植被等方面的需求,从岸线重塑、水深设计、植物配置、生态鸟岛等方面规划设计鸟类栖息地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2.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晶  赵成章  任悦  李雪萍  雷蕾 《生态学报》2018,38(6):2213-2220
鸟类时空格局影响下鸟类种群生态位的变化是认识鸟类环境适应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采用样带法研究了冬春季节5种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时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更替,5种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骨顶鸡(Fulicaatra)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分别为1.601、1.415、1.627、1.771,大白鹭(Ardea alba)的最高值出现在3月为0.556;不同月份间鸟类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存在差异,3月、11月生态位的重叠值最大,1月份最小;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湿地公园时间尺度上的鸟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差异与湿地食物资源及隐蔽条件、鸟类群体迁徙规律、鸟类种间的竞争密切相关,反应了湿地鸟类适应生境变化的可塑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3.
华北旧石器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18,37(3):341-351
近年来大量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显示,受到地理区位与MIS3阶段以来气候变化双重影响,华北地区的本地文化与新来者持续移动扩散。本地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并不断与新来者交流融合,演进为以船型细石核技术为特色的华北旧石器晚期文化。来自欧亚大陆西侧的莫斯特与石叶技术,亦对华北地区有显著影响。MIS3阶段,外来影响仅表现为在高纬度地区向东扩散。应对MIS2阶段的环境压力,石叶与楔形细石核技术先后南下。华北地区原住民则可能是通过便于高流动性活动的船型细石核技术等适应方式,更好地维系了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4.
长白山花属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正吉  孙悦华 《动物学报》1997,43(3):279-284
1986-1995年,对长白山花尾榛鸡的繁殖率进行了研究。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卵化率为65.5%,繁殖成功率为20.9%,幼鸟成活率37.5%。花尾榛鸡家族群的幼鸟随日增加而减少,幼鸟日龄为0-25日时死亡率较高,25日龄后的死亡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5.
骨骼标本有3种类型:(1)附韧带骨骼标本;(2)关节分离骨骼标本;(3)透明骨骼标本。附韧带骨骼标本,能够保存全营整体骨骼装架,能达到生动,原貌更为形象直观的效果,多为教学和陈列标本所采用。现就以家鸽骨胳标本为例,谈谈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1实验材料家鸽、解剖器、小电钻、注射器、铁丝、铜丝、标本瓶、标本台板、白乳胶、透明胶、大头针、玻璃标本盒、解剖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双氧水、汽油、氢氧化钠。2实验方法制作鸟类骨路标本时,主要采取处死动物、剥皮、去内脏、剔除肌肉、腐蚀、脱脂、漂白、整形与装架8个…  相似文献   
166.
鸟类乐园     
红树林与林中的潮沟、林下和林周的滩涂以及陆地一侧的草灌丛和农田耕地,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红树林区生境,是鸟类觅食、栖息、隐蔽和繁殖的理想场所,也是许多过路候鸟迁徙途中的歇息驿站。  相似文献   
167.
候鸟伴随着气候的变迁而迁徙,去完成它们新一轮的生命之旅.同样也影响了越冬地的文化。正因为有候鸟的迁徙,我们的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乃至民间传说中部留下了人与鸟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与典故又伴随着候鸟的迁徙,从南传到了北.又从北带到了南。候鸟这位信使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分子.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8.
蒋勇  张翼飞 《生命世界》2004,(12):36-40
在中国的淡水湖泊中,“八百里洞庭”一直是个骄傲的名号。并非是巧合,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八百里应该是个丰满到极至的好词。  相似文献   
169.
鹭林拍鹭     
地处热带的海南岛,有大面积的稻田,河流纵横,鱼塘、虾塘密布,是鹭科鸟类最佳栖居环境。中国鹭科鸟类有21种,其中18种在海南岛有分布记录。每年冬天,还有为数众多的鹭鸟从大陆飞到海南越冬。2002年6月21日的海南日报刊登的一则图片新闻“鹭鸶当选儋州市鸟”吸引了我的注意。出于对鹭鸟的向往,决定前去探访。 联系好车辆沿海南西线环岛高速公路直奔儋州。进入洛基镇乡村公路,连绵成片的稻田,起伏平缓的小丘,静静流淌的河流,绿树翠竹环绕的村庄,这些海南乡村常见的景色汇聚在一起,构成鹭类栖息繁衍的理想环境。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土丘,其上耸立着一座造型还算优美的4层钢筋混凝土楼阁,四周用砖砌了围墙。进  相似文献   
170.
九段沙湿地鸻形目鸟类迁徙季节环境容纳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九段沙湿地2005年春、秋季食物资源调查来计算迁徙期鸻形目鸟类的环境容纳量。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春季食物总量为4541.20kgAFDW(去灰分干重),秋季为2279.64kgAFDW,按鸻形目鸟类有效栖息生境计算,春季鸟类可利用食物资源量为3429.03kgAFDW,秋季为1700.92kgAFDW。通过鸟类体型类群分类(根据去脂净重、基础代谢率和体长)和能量消耗模型可以得出,九段沙湿地迁徙季节总食物量理论上可维持的鸻形目鸟类最大数量约为春季350万只,秋季175万只。按有效生境计算,春季约为260万只,秋季约为130万只。考虑到食物取入率的影响,九段沙湿地实际可容纳约13~26万只鸟类。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高潮位期有效栖息地的缺乏可能是限制鸟类数量达到估计上限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不危害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一些隐蔽性强的裸地和浅水塘,以提高鸻形目鸟类对九段沙湿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