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盐藻空间诱变株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的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盐藻SZ-05的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明显降低了培养体系中的溶解氧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溶解氧的减少,使得藻细胞的光呼吸作用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使藻细胞生物量增加。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胞外多糖的减少可能进一步增加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使β-胡萝卜素在胁迫条件下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2.
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高浓度铵(NH+4)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是处理养殖废水的优选植物。探究外源铵对绿狐尾藻光合色素组成及氮(N)、磷(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对提高绿狐尾藻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设置0、0.1、1、5、15、30 mmol·L-1 6个NH4+浓度, 室内培养21天, 测定分析不同铵浓度下绿狐尾藻叶绿素含量、N含量、P含量和N: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外源铵浓度增加, 绿狐尾藻的相对茎高和相对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 且通过拟合曲线方程发现, 外源铵在16.22和12.58 mmol·L-1时, 其相对茎高和相对生物量达到最大值。随外源铵浓度的增加, 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而茎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且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幅度比叶绿素b大, 但对叶绿素a/b影响不显著, 仅在5 mmol·L-1处理时茎叶绿素a/b显著下降。随外源铵浓度增加, 与CK相比, 叶片和茎的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5%-235%和127%-373%, 叶片P含量增幅为49%-51%。当外源铵浓度不大于15 mmol·L-1时, 叶片和茎的N含量、N:P增加速度较快, 且相对茎高和相对生物量增长较快。相关分析表明, 叶片N、P含量和N:P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在茎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外源铵浓度在12-16 mmol·L-1范围内时, 绿狐尾藻生长良好, 生物量更大, N和P的吸收量更高, 从而利用其构建的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污染废水的N、P, 达到高效净化水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椭圆栅藻(Scenedesmus ovalternus)是否可以提高越冬期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 CASⅤ)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实验在异育银鲫中科5号[初重(109.24±0.23) g]越冬前期(4周)投喂基础饲料或者添加4%椭圆栅藻的饲料, 并在越冬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实验, 测定其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椭圆栅藻对中科5号的生长和攻毒后累计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在不同饲料处理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栅藻组在攻毒后MPO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 中科5号头肾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显著升高, 且栅藻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摄食栅藻饲料的中科5号的Toll样受体4(TLR4)、包含Toll/白介素1的接头蛋白(TIRAP)和包含TIR结构域的IFN诱导连接蛋白(TRI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 而对照组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 中科5号摄食栅藻后MyD88依赖性或者MyD88非依赖性介导TLR信号通路可能都被激活以抵御病菌的入侵。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4%栅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后中科5号的抗病力, 可能是通过TLR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入侵蓝藻拟柱孢藻的生长生理特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过形态及其16SrRNA基因鉴定,之后在CT与BG11两种蓝藻通用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分析了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离子即Cu~(2+)(0–0.8 mg/L)、Cd~(2+)(0–4 mg/L)和Pb~(2+)(0–80 mg/L)对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澄海虾池来源的分离纯化藻株形态呈卷曲螺旋型,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株其他来源的拟柱孢藻相似度均达98%以上。实验室培养,藻株最佳生长状态的培养条件是在BG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氮浓度及氮磷比分别为N 62 mg/L,N︰P=9︰1,在此条件下,藻丝生物量可达(0.632±0.170)×107/L,藻丝比平均生长速率最高为(0.063±0.001)/d。本分离藻株活体对重金属Cu~(2+)、Cd~(2+)和Pb~(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耐受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5和1–40 mg/L,其中,Cu~(2+)和Cd~(2+)对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此抑制作用随着金属离子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Cu~(2+)和Cd~(2+)对藻体的半数抑制浓度(96 h EC50)分别为0.125和0.551 mg/L;而浓度范围为0–80 mg/L的Pb~(2+)对藻体的生长则表现为低剂量(≤40 mg/L)呈促进,高剂量(≥80 mg/L)则抑制。【结论】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形态呈螺旋型的拟柱孢藻,命名为螺旋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helix),本藻株活体能够在一定浓度的Cu~(2+)、Cd~(2+)和Pb~(2+)中生长,为螺旋拟柱孢藻活藻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而改善虾池水体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从自然界水体中采集到的标本为材料,对2种陀螺藻的囊壳的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组成陀螺藻囊壳的主要矿质元素是硅(Si)、铁(Fe)和铝(A1),并含有少量的镁(Mg)、锌(Zn)、钙(Ca)等元素。囊壳的表面形态是不规则的,不宜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可溶性蛋白毛细管电泳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分析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可溶性蛋白的方法.方法河北永年石英毛细管柱57cm i.d×75μm o.d;有效长度50cm.运行缓冲液50 mmol*L-1 pH7.2磷酸缓冲液;分离电压20KV;运行温度20°C;分离时间20min;检测波长280nm;压力进样,5MPa×10s.结果所建立的毛细管分离分析方法将10多种盐生杜氏藻可溶性蛋白有效分离,迁移时间及峰高重现性分别小于2%及10%.结论所建立的毛细管分离分析方法简单、方便价廉和快速.  相似文献   
117.
噬藻体(Cyanophage)是一类感染蓝藻的病毒,形态上同于噬菌体,近期的研究表明,噬藻体作为水体环境中活跃的动态因子,在控制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有害藻类水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水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结构,因此研究水体中噬藻体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于了解其生态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自然水体中的噬藻体浓度往往较低,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所以对天  相似文献   
118.
中国海产刚毛藻科新记录栾日孝张淑梅(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116001)THREESPECIESOFCLADOPHORACEAENEWTOCHINALUANRiXiaoZHANGShuMei(DalianMuseumofNaturalHistory...  相似文献   
119.
福建转板藻新种图1,2MougeotiafujianensisH.P.ZhengetZ.H.Chen,sp.nov.TYPE:Fujian(福建),Zherong(柘荣),Dongyuan(东源),onstonewal,19861015,H.P....  相似文献   
120.
KCl诱导柱胞鱼腥藻形成液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蓝藻营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很早就已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人们知道,蓝藻细胞内含DNA微丝、内羹体、核糖体、气泡及贮藏颗粒等[1].近年来,作者在蓝藻原生质球分离和培养[‘”]中注意到,有些无机盐对蓝藻细胞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并对受KO影响的住胞鱼腥藻细胞进行了亚显微结构检查,发现在KO影响下柱胞鱼腥藻细胞内形成液泡,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为此简报如下.l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使用住胞鱼腥藻(Anabaenarylindrica),材料引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养条件参见文献[51。试验时,将材料培养于含0.lmoFLKO的液体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