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为正确认识蕉木(Oncodostigma hainanense)内轮花瓣近轴面突起的发育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的形成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LM)观察经PAS染色反应的蕉木内轮花瓣半薄切片的结构。SEM观察发现,蕉木花蕾在发育Ⅰ期和Ⅱ期其内轮花瓣近轴面无明显瘤状突起形成,Ⅲ期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形成,Ⅳ期瘤状突起发育成熟并布满整个内轮花瓣近轴面;LM观察发现,多糖类物质随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的发育而增多,并向瘤状突起周边细胞集中;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有蓟马的幼虫在开放的花瓣瘤状突起间活动,但并没有发现瘤状突起表面有泌蜜孔及多糖类物质。推测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为访花者提供了繁殖、产卵和孵卵的场所并为它们提供了一定的食物来源(多糖物质)。  相似文献   
112.
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的胞外多糖粗提物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文中对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以期为其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采用乙醇沉淀法从淡紫拟青霉发酵液中提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蛋白后,过Superdex-G75凝胶层析柱分离得到胞外多糖EP-1。紫外分光法和Sephacryl S-200 HR凝胶层析柱检测EP-1为均一多糖,Sephacryl S-200柱层析测得EP-1的分子量为35.2 kDa,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检测EP-1的单糖组成中仅有葡萄糖,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表明EP-1的化学结构是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无分枝的葡聚糖。刚果红络合试验表明EP-1在稀的碱溶液中以3股螺旋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13.
枣品种资源的营养特性评价与种质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分析了50个枣品种的黄酮、三萜酸、多糖、Vc、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等6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含量,明确了各成分的含量范围:黄酮含量为1.78~59.84 mg/g;三萜酸含量为3.99~15.73 mg/g;多糖含量为30.55~201.20 mg/g;Vc含量为221.58~758.06 mg/100g;cAMP含量为16.92~622.61μg/g;cGMP含量为4.23~220.90μg/g。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了各功能性营养成分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酮、cAMP与cGMP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大,三萜酸、多糖和Vc差异较小;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MP与cGMP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4.20%,基本概括了全部6个功能性营养成分的的主要信息;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各成分的权重值,对各品种果实功能性营养特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选出高功能性营养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4.
CN101720830A 一种生物多糖药茶饮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多糖药茶饮料制备。该饮料含有绿茶、山楂、板蓝根、金银花、香菇、茯苓、银耳、甘草、黄豆、维生素(C、B1、B2、B6、B12)、叶酸。经挑选、清洗、破碎、湿润、接种、培养、煎煮、萃取、过滤、调配、灌装、杀菌等工艺步骤而制成。  相似文献   
115.
116.
研究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的多糖类化学成分,并探讨了分离得到的一个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银耳孢子发酵粉用热水煮提除去水溶性组分后,再采用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Sevage法除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3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分布均一的多糖TFBP-A。糖组成分析显示,TFBP-A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为90∶5∶5;HPGPC测定TFBP-A分子量为58962。TFBP-A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在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试验中,以蒸馏水抑制率为0%计算,TFBP-A抑制率为78.6%;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中,TFBP-A最高抑制率为53%;在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中,TFBP-A的EC50为0.191 mg.mL-1。从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用碱液提取得到的多糖组分TFBP-A为酸性杂多糖,重均分子量为58962,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7.
近些年来,细菌多糖因其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工业用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细菌基因组的不断测序,众多与细菌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簇被发现。不同多糖合成基因簇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自然界中多糖的结构复杂多变,但是它们的合成机制却是相对单一的。本文就当前国际国内不同细菌多糖的合成机制,以及多糖合成途径中相关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8.
本研究从商陆根部提取分离出商陆多糖,并对该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商陆根部经石油醚回流脱脂、热水抽提、脱色、乙醇沉淀等处理可从中提取出粗多糖。多糖经三氯乙酸脱蛋白纯化,再分别以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糖含量,并通过采用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测定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来分析粗多糖和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水提法提取的粗多糖,含有10.69%的蛋白质和60.91%的多糖;纯化后的多糖糖含量达到91.04%。商陆粗多糖、纯多糖及Vc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IC50分别是1.26mg/mL、4.78mg/mL和0.224mg/mL;对超氧自由基(O2-·)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91mg/mL、2.28mg/mL和0.123mg/mL;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的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0.471mg/mL、0.692mg/mL和0.379mg/mL。实验结果表明商陆多糖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相似文献   
119.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器官大黄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营养器官中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不同发育时期根和根茎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次生维管组织是根和根茎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2)随着茎和叶的发育,大黄多糖的含量初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3)与根和根茎相比,茎和叶中大黄多糖含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和根茎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器官,其中次生维管组织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次生维管组织中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而且大黄多糖含量与各营养器官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PP)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20d,每天1次,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671)作为阳性对照,20d后实施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60min后复灌,复灌24h后进行Longa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复灌48h后用TUNEL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凋亡,测定脑组织线粒体内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判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黑木耳多糖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小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元凋亡,并且能够使缺血复灌脑组织线粒体ROS生成显著减少。高剂量AAP组的凋亡神经元数量、ROS生成量和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黑木耳多糖能够对抗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保护作用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有关,并优于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