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命世界》2012,(10):1
主编:潘瑞炽书号:978-7-04-034008-2出版时间:2012年7月定价:39.00元字数:40万历经50余年锤炼,已成为国内使用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植物生理学品牌教材。培养了几代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生物学专业人才,对我国植物生理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32.
植物生态学最初是植物学的分支学科,现在也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应邀出席东北师范大学2011届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杨允菲教授送我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态学》  相似文献   
33.
改革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方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然而 ,以往的植物生理实验课多采用单个小实验 (每次实验只测定一个生理指标 )的教学方式进行 ,学生多数都是按照实验流程机械操作 ,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而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 ,我们在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研究中 ,对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1 内容的确定  根据…  相似文献   
34.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结合本校实际,从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必要性入手,对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探讨,为我校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内环境恒定概念的提出——伯尔纳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通报》决定重新发表王志均院士于1993年为本刊撰写的关于胰岛素发现的科学史文章(王志均,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生物学通报1993,28(1):44—45)。王志均院士,1910年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0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关于不同类型食物促进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于1950年回国.在北京医学院生理系任教,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12月王志均教授辞世。王志均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理学家,他的成就享誉国内外,堪称一代宗师。王志均教授晚年十分关注中国的生物医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生物学通报》撰写了一系列科学史和高级科普文章,如“内分泌概念的衍变和发展”、“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请下来的人”、“摘取下丘脑皇冠上明珠的一对竞赛冤家”、“雌雄外激素趣谈”,等等,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本刊在55年前创刊之际,就提出“源于科学、服务教育”的宗旨。许多知名科学家纷纷撰文,将他们对科学的真知灼见.与读者分享。作为一代科学宗师,王志均院士身体力行,亲自为本刊撰写系列高级科普文章。今天重温这些文章,他的高尚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感动。本刊重新发表此文,读者可以重温发现胰岛素的科学故事,以此作为对一代名师的缅怀和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9):1458-1458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3项任务。在此三者中,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促进了知识、技术、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变革,同时改变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体制问  相似文献   
37.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元素引入是当前高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观念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学生层面了解到高校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需求必要性。在课程实施思政建设过程中,以经典案例为依托,结合课程实际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并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现课程思政功能。案例与课程应具有较强相关性,且必须典型。思政元素应多元、有效、智趣,且亲和性突出。因此,高校专业课程应有效融合不同教学方法,引入恰当有趣的思政元素,高效实现课程思政功能,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重视该课程的基础性,着眼于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把培养高素质研究型生命科学人才作为目标。系统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例举了一些实例介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教学经验、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9.
通过分析提出"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结合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施基于学生需求和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实验与课堂协调促进机制,实现阶段性提高等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于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在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性、创造性、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等,探索了本实验教学对于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