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十万大山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位于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许多人对它的名字并不感到陌生:它和湘西的乌龙山、豫西的伏牛山等都是过去全国闻名的土匪出没的神秘之地。的确,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可见一斑:南临北部湾,从海上可直达海南岛及东南亚各国;西南与越南接壤,可通过山林小道进入中南半岛各国;往西北方向数百里即是地形复杂多变的云贵高原;东邻广东,由陆路经广东到香港也十分便利。而十万大山的整个山脉长约100公里,宽30公里,内部地势险峻、峰峦连绵、森林密布,一般海拔高约1000米左右,最高峰薯直岭海拔1462米,山的南侧沟谷深切,坡度极陡…  相似文献   
992.
浙江地区虎纹蛙肥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邵晨  王小桃 《生态科学》2008,27(6):490-493
分别于2007年6~10月采集了浙江金华、临安和丽水三个地区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共102只进行肥满度研究,以期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二级无尾两栖类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地区虎纹蛙的肥满度指标K在夏秋季节、雌雄个体以及成幼体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长指标Kwl在夏秋季节和成幼体之间则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性别间的差异性却并不显著(P>0.05)。通过对虎纹蛙样本肥满度指标K和重/长指标Kwl的比较,得知Kwl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建议在无尾两栖类的肥满度研究中将两种指标结合使用,以便得到更为详尽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A、B、DRB1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春梅  朱波峰  李生斌 《遗传》2008,30(2):164-168
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06名无关健康个体的HLA-A、B和DRB1 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 以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倍型频率分布特征。 采用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计算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106 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个体的HLA-A、B、DRB1基因座分别检出13、29、13个等位基因。高频单倍型分别为 HLA-A*02-B*46 (0.0510); HLA-A*02-B*13(0.0495); HLA-A*02-B*51(0.0442); HLA-B*13-DRB1*07 (0.0555); HLA- B*46-DRB1*09(0.0378); HLA-B*35-DRB1*13(0.03300); HLA-A*02-B*13-DRB1*07(0.033019); HLA-A*02-B*46- DRB1*09(0.031985)。研究表明: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HLA- A*24-B*14, HLA-A*32-B*63在该民族具有极强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99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甙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王洋  张璞  于涛  王化田  阎秀峰 《植物研究》2001,21(1):113-115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红景天甙含量检测方法, 系统探讨了用超声法从高山红景天根中提取红景天甙用以制备分析样品的方法。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在60℃下超声提取40 min。  相似文献   
995.
西鄂尔多斯地区土壤与四合木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从西鄂尔多斯地区生境适宜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a)的生态适应性,探讨迁地保护不易成活的原因,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和植株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中Cu、Fe、Mn、Zn、B、Mo、Se、Co、CI9种微量元素中,除B的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和荒漠区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其它元素都低于国内土壤的平均含量;迁地实验区土壤中除Cu的有效量略低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的含量外,Fe、Mn、Zn、B、Mo的有效量均略高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四合木植株中Fe、Cu、Zn、B、Se、Co的含量远高于各种类型草原植物,而Mo含量高于植物体含量均值,但低于荒漠草原植物,仅为荒漠草原植物的50%,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与四合木成株、幼苗9种微量元素相关性不显著,而且植物体中9种元素含量远远大于土壤中的有效量,从四合木植株中各元素含量与各类型草原植物(包括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中含量比较表明,四合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元素呈富集特征,可见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是四合木迁地种植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996.
北京东灵山地区金龟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北京西部东灵山地区金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选择11种不同的生境类型,分别代表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环境变化;野外取样重复3年(1998~2000年),共获得金龟标本1721号,其中,腐食性金龟有6属20种,占总数的89.2%,植食性金龟有20属26种,占总数的10.8%。分别按样地内腐食性和植食性金龟的种类和数量对生境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以及按样地内物种种类对生境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两者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东灵山地区的生境类型划分为3组:即梨园岭退耕区的灌丛植被、小龙门林区的森林植被和东灵山主峰区的亚高山植被,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萌生丛被合并到小龙门林区森林植被类型中,反映了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决定该地区金龟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对这3组生境类型内的金龟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腐食性和植食性金龟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S)及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以灌丛植被内较高,而在亚高山植被内较低。腐食性金龟的均匀度指数(J)在森林植被内较高,在亚高山植被内较低;而植食性金龟的均匀度指数在亚高山植被内较高,灌丛内较低。比较常见种的生境选择,并进行种间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腐食性金龟4个常见种间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中华嗡蜣螂(Onthophagus sinicus)与西伯利亚蜣螂(Caccobius sibiricus)、凹背利蜣螂(Liatongus phanaeoides)、嗡蜣螂属一种(Onthophagus sp1.)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后三者间呈正相关关系;植食性金龟5个常见种中,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和福婆鳃金龟(Brahmina faldermanni)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脊臀毛绢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与拟凸眼鳃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和白斑跗花金龟(Clinterocera mandarina)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常见种间相关关系分析与它们在样地内的数量分布趋势相符,表明它们对不同生境类型有明显的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997.
洋安渡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埋藏于长江右岸第2级阶地的上部,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碎屑和石器;其它遗物包括以大溪文化类型为主的陶片和大量动物残骸。石制品的原料来源为遗址附近长江河漫滩的砾石,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石片生产技术主要为以生产零台面石片为目标的摔碰法。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斧毛坯、磨石和磨光石斧等;砍砸器和刮削器全部单面加工,技术熟练,加工简单,刃缘较长;石斧毛坯虽为打制,但形状规整,加工精致,是石器加工的重点;磨制石器数量少且残断。洋安渡遗址的石器兼有打制和磨制两大类,虽然石器加工的重点为磨制石斧,但打制技术依然重要,其一方面为磨制石斧打制合适的毛坯雏形,另一方面加工砍砸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满足临时和补充的使用。洋安渡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为了解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技术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8.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 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5.92 ±0.37℃和36.01±0.83℃,前者体温在20~27.5℃ 范围内维持恒定,后者体温在15~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3.76±0.07 ml O2/g.h和4.58±0.09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平均最小热传导(Cm) 分别为0.28±0.005 ml O2/g.h ℃ 和0.32±0.009 ml O2/g.h℃;热中性区内,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F值(RMR/ Kleiber 期望RMR)/(C/Bradley 期望C) 分别为0.88±0.05 和1.10±0.05。它们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即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高。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和BMR 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它们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的这些差异与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类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张兴永 《人类学学报》1994,13(2):180-180
云南峨山县老龙洞发现旧石器1993年10月下旬.由云南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管所和峨山县文化局组成的发掘队.在以山县老龙洞发掘中.获重大收获.峨山县东里昆明140公里.塔甸位于用山县城西北59公里,老龙洞在塔甸敬【约/(M米处已用群大理岩构成的山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