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载脂蛋白A-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脂蛋白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中最主要的蛋白,在胆固醇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大量生产和制备该蛋白的方法,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被用来高效表达了两种形式的人apoA-Ⅰ。不带有信号肽序列的proapoA-Ⅰ蛋白表达后主要在细胞内,但在感染的晚期也有相当量的重组蛋白进入细胞培养液中。用蛇磷脂酶A2抑制因子α亚基信号肽序列引导表达的apoA-Ⅰ蛋白在感染早期可以被分泌到培养液中。在此基础上,通过Phenyl Sepharose疏水柱层析,从感染细胞的培养液中初步分离纯化了成熟的apoA-Ⅰ蛋白。这一结果为apoA-Ⅰ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肝X受体α在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肝X受体α(LXRα)在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22(R)-羟基胆固醇剂量依赖性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 而DIDS剂量依赖性减少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 22(R)-羟基胆固醇可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LXRα mRNA的表达, DIDS可抑制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LXRα mRNA的表达.结果提示,LXRα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开发和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肠球菌WZM05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学指标及高胆固醇血症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及肠球菌实验组(10^6、10^8、10^9CFU/m1),实验40d后,进行血清血脂水平检测及载脂蛋白A1(apoAI)、载脂蛋白B(apoB)测定。结果肠球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apoAI升高及apoB降低(P〈0.05)。结论肠球菌WZM05具有降脂、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84.
铬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直到最近才有了较深入的认识.铬在吸收后主要由转铁蛋白运输.血液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以促进转铁蛋白受体从细胞内的小泡中移位到细胞膜上.携带铬的转铁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发生结合,通过内吞作用将铬转运到细胞内.在细胞内,内吞小泡中的酸性环境可使铬从转铁蛋白中释放,4个三价铬离子与apochromodulin形成有活性的holochromodulin. Holochromodulin 除了可与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受体直接结合起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激活AMPK激酶来降低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改善细胞骨架功能,促进GLUT4移位,然后又通过激活p38MAPK激酶增强GLUT4的内在活性,从而促进葡萄糖吸收.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文就铬在提高动物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Gankang Ⅳ,GKⅣ)对脂肪肝(FL)组织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1组、B2组、B3组、C组、D组。A组、B1组、B2组、B3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FL模型,B1组、B2组、B3组、C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D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检测TC、TG、SOD、MDA。检测肝脏病理学。结果(1)TC、TG: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2)SOD、MDA: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SOD方面,B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在MDA方面,B1组、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肝脏病理学:A组为重度脂肪肝,C组、B1组为中度脂肪肝,B2组、B3组脂肪肝程度轻于C组、B1组。结论GKIV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MDA的升高,SOD的下降;减轻FL程度,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及2,4-脱氢胆甾烷醇、7-烯胆甾烷醇、菜油固醇、豆固醇和β-谷固醇等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的分析方法,为了解患者胆固醇代谢个体差异提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碱性醇溶液皂化、正己烷提取、硅烷化试剂衍生等步骤对血清样品进行前处理.选用以下条件检测: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mm×0.25μm);初始柱温150℃,保持3 min,程序升温速率30℃/min至250℃,再以5℃/min升至280℃,保持30 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90℃;进样口温度290℃;进样口压力:15 psi;不分流模式;进样1μL.结果: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7-烯胆甾烷醇、菜油固醇、豆固醇和β-谷固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 mg/dL,0.0058mg/dL,0.018mg/dL,0.0089mg/dL,0.047mg/dL,0.018 mg/d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在95~102%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为0.98%~2.71%(n=5),日间变异系数为1.26%~5.83%(n=5).结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可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和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性,12h内的稳定性好,可用于患者胆固醇代谢个体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探讨患儿发病的分子病理基础.方法:收集先证者及父母血标本及临床资料,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B(ApoB100)R3500Q位点,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 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1)先证者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先证者父母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先证者母亲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后壁多发混合回声斑块(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R3500Q突变;(3)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A606T和D601Y复合杂合突变,前者第1879位G→A碱基置换,导致丙氨酸改变为苏氨酸,后者为1864位G>T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酪氨酸,其父为携带A606T突变的杂合子,其母为携带D601Y突变的杂合子.结论: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A606T和D601Y复合杂合突变,它们分别来源于父系及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88.
通过醋酸-H2O2氧化降解法制备三种不同特性粘数(50℃时,η=4.76mL/g,29.39mL/g和54.93mL/g)的壳聚糖。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灌胃给药方式,考察其降低血浆TCH、TG的能力,并以血浆SOD酶活及MDA含量为指标,进行抗氧化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给药21d后,三种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H和TG含量,降幅分别大于28.2%和22.5%;且三种壳聚糖也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MDA含量,降幅大于30.0%,但对小鼠血浆SOD酶活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毒性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获得性代谢综合征。最新研究表明,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时,肝内胆固醇积累可能较甘油三酯更具有细胞毒性风险。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脂质代谢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调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体内平衡。SREBP2及其靶基因调控的胆固醇异常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SREBP2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各因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受SREBP2调控表达的靶基因的特点,着重介绍SREBP2调控胆固醇体内合成与平衡的信号通路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为研究和指导治疗NAFLD及其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7株乳酸菌各项生理特性,筛选高效、安全降解胆固醇的益生菌株,为后期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选定菌株依次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胆盐水解酶(BSH)活力、人工胃肠液及胆盐耐受性、细胞粘附性能的测定和比较,并分析抗生素耐药性和抑制病原菌活性,最后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细菌种属。结果不同菌株各项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ZL-2、JQI-7和PC-26的BSH酶活分别为0.010、0.015和0.030 U,可高效清除体外胆固醇,3株菌体外降解胆固醇率在58%以上;并且耐酸、耐胆盐,具备较好的HT--29细胞粘附性,不存在抗生素耐药性,可有效抑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生长。结论菌株ZL-2、JQI-7和PC-26满足降胆固醇益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