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对颌骨骨折的治疗运用,为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内固定组,并选取同期80例行颌间固定的颌骨骨折患者,纳入颌间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张口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内固定组改善程度较颌间固定组更为显著(P〈0.05);内固定组治疗周数、口臭及咬合错乱发生率均低于颌间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疗效评价优43例,良26例,有效率86.3%,颌间固定组分别为31例和17例,有效率60.0%,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颌间固定组(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组织相容性高、口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经清创处理后,取前正中切口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0~16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板、断钉、平台塌陷及骨折再移位情况,骨折均愈合,且无延迟愈合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周.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总体优良率为80.9%.结论 前正中直切口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仅可以实现充分、直接的暴露,方便直视下复位,且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按Harris评分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达到90.8%,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切口方法随机分为A与B两组,分别进行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组患者在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比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瘢痕不明显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应采取的最有效急救措施,以提高急救水平,并为今后的急救策略作出明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121位、因多发性四肢骨折而致的失血性休克伤员的救治,进行分析,总结出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和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结果:121例伤员中,经急救处理后,存活118例,死亡3例,总体存活率97.5%.结论:我们采用止血、支持呼吸与循环、观测生命体征、判断伤情、简单外固定伤肢、补液、输血、处理重要脏器损伤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性的急救措施,平时完善医疗工作制度、经常性地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能有效地降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治疗的106例严重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急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2例延期应用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伤口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2.31±1.37)分,对照组出现3例伤口感染并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4.09±2.34)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7年5月~2010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和闭合橇拔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中,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其中2例切口感染浅表坏死,1例腓肠神经损伤,腓骨长短肌腱断裂1例,腓骨肌腱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复位丢失3例.结论: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