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PWH)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252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HF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PWH组(n=27)和非PWH组(n=225)。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和血清TRF水平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结果:252例老年HF患者术后出现27例PWH,其中24例切口长时间不愈合,3例切口裂开。与非PWH组比较,PWH组体质量指数(BMI)和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C)、PNI、血清TRF水平更低,糖尿病比例和术中出血量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648,95%CI:0.457~0.919)、PNI(OR=0.954,95%CI:0.932~0.976)、血清TRF(OR=0.484,95%CI:0.307~0.761)升高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保护因素,糖尿病(OR=2.651,95%CI:1.182~5.948)、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13,95%CI:1.005~1.021)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和血清TRF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70、0.871,灵敏度分别为70.37%、55.56%、92.59%,特异度分别为80.65%、85.81%、70.32%。二者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降低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全麻方案)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观察不同模式麻醉下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入喉罩时(T1)~术毕时(T3)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PGE2、SP水平和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术前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分较术前先升高后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选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少对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BPB)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患儿14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70例与试验组70例。麻醉后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实施BPB,其中对照组予以0.25%罗哌卡因药液,试验组予以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所组成的混合药液。记录两组患儿痛觉阻滞时间;于患儿苏醒后10 min、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采用FLACC评分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痛觉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24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BPB能够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将37例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43例单纯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等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椎体高度和内固定效果。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情况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8.
骨形成蛋白-9(BMP-9)是从胚胎鼠的肝脏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新型细胞因子,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由肝脏非实质细胞合成分泌,在体内以类激素的形式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BMP-9不仅具有强烈的骨诱导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还可通过调控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调节体内葡萄糖平衡。本文主要对BMP-9与骨代谢及糖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糖尿病、代谢性骨病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糖尿病和骨骼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防治综合干预对特需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POP)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收治的112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POP知识掌握程度(OKT评分)、疼痛(VAS评分)、骨密度(BMD)以及生活质量(OQOLS评分)改善情况;随访1年后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OKT评分、VAS评分以及BMD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OQOLS评分的5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和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和干预前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随访1年,干预组完全依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不依从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需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骨密度增加比例,减少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