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101例缠足女性足骨形变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个体的同名骨骼形变类型和程度不同,有的个体两侧足骨呈不对称状。跗骨在整体尺寸上缩小,且部分跗骨会产生形变。跖骨和近节趾骨因受缠足外力的影响在形态上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主要变现为跖骨和近节趾骨纤细、弓弯,关节面改变,其近、远端以及跖骨体和趾骨体的上下径和横径均产生形变。总体而言,跖骨和近节趾骨的形变程度较跗骨而言更大。本文总结了判断某个体是否缠足的依据,特别指出需要同时观察距骨和跟骨的形态改变。鉴于其他疾病(如高弓足、麻风病、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导致足骨的畸形样貌,在进行个体缠足判定时,需要进行综合成因分析。缠足由文化行为所导致,其足骨形变特征有别于因病理原因导致的足部畸形。功能压力分析能够有效地解释缠足个体足骨形变的成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的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134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缓解率、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骨密度、血清B-ALP、CTX-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挂氨酸肽抗体(抗-CCP)表达和DAS28评分分别为(23.53±2.77)mm/h、(11.73±2.30)mg/L、(17.45±3.08)U/L、(43.22±7.17)RU/mL、(2.74±0.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7±5.04)mm/h、(19.11±2.12)mg/L、(24.47±2.59)U/L、(55.23±7.44)RU/mL、(3.2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密度、血清B-ALP分别为(0.83±0.05)g/cm3、(117.02±15.6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7±0.04)g/cm3、(101.19±9.59)U/L,观察组CTX-I为(0.36±0.0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骨密度、血清B-ALP、CTX-I的表达,提高临床缓解率,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及血清ET-1、Hcy、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茁-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UAP患者疗效较好,能减少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增强患者的心功能,降低ET-1、Hcy、cTnT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3年时间内,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112例。统计和比较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共涉及138个椎体。其中一期穿刺失败率(骨水泥分布不佳)为47个,占34.0%。骨水泥注入3 mL以下者为19个,占13.8%。骨水泥渗漏为36个,占26.1%。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及3月复查, 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但在具体过程中仍有相关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PNS合并AK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联合组(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肾康注射液治疗),各67例。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14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PT、APTT、TT、FIB、Scr、BUN、IL-6、TNF-α、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Alb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联合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羟苯磺酸钙胶囊单药治疗,PNS合并AKI患者在羟苯磺酸钙胶囊的基础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肾功能损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明显,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对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3(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按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TGF-β、Smad3表达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F-β、Smad3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GF-β、Smad3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能明显改善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胃窦黏膜中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安全性良好,患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产后恶露不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诊治的128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另加服产后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子宫三径、凝血功能指标、平均恶露干净时间、恶露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的子宫三径比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小(P<0.05)。两组治疗2周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恶露干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阻止恶露,促进子宫复旧,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给大鼠连续21 d灌胃戊酸雌二醇的方法制备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制备成功后,按随机法再均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和治疗组,其中阳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计算各组大鼠的子宫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one,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两个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比空白组显著性减少(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比空白组均显著性升高(P<0.05)。给药后,治疗组和阳性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子宫内膜 MMP-9 和VEGF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0.
纳米胶囊化是提高有机磷水解酶(organic phosphorus hydrolase,OPH)稳定性,进而实现其实用化的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纳米胶囊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有机磷水解酶免于失活,但另一方面胶囊的存在也会阻碍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接近。因此,通过调节纳米胶囊的结构来调控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活性和稳定性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丙烯酸酯(N-succinimidyl acrylate,NAS)将有机磷水解酶表面丙烯酰化,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AM)和N-(3-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盐酸盐(N-(3-aminopropyl) methacrylamide hydrochloride,APM)为单体,在有机磷水解酶蛋白表面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单分散的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OPH nanocapsule,nOPH)。用透射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nOPH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NAS投料量在37℃下对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活性,及其热稳定性和有机溶剂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当NAS投料量在75∶1以下时,纳米胶囊的存在对有机磷水解酶活性未见影响,而当大于这一投料比时,酶活性会因胶囊致密程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加热下或有机溶剂中,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的酶活性呈现出随着NAS投料比的增加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酶活性可以通过在由有机磷水解酶制得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的过程中,调节纳米胶囊至合适的致密程度来最大程度的保留。合适的致密程度还能显著提高有机磷水解酶纳米胶囊热稳定性和有机溶剂稳定性。这对进一步实现有机磷水解酶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