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鸣叫是鸟类行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探究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的鸣叫模式与其尾羽逆向变化的关系,于2007年8-10月在广东省肇庆江溪村对繁殖期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声等行为进行研究。运用焦点动物观察法,通过Olympus DS-20数码录音笔(100—17100Hz)和直径50cm声音收集器采集声音。行为统计以直接观察和SonyDCR-VX2000E数码摄像机录像相结合。结果如下:⑴共采集到620个鸣句,分属6种鸣句类型,其中4中为常见类型,1种为过渡类型,1种少见类型。(2)纯色山鹪莺的鸣声结构简单,变化较多,能够根据环境改变鸣声,具有识别危险程度和危险对象种类的能力。(3)鸣声均和一定的行为具有联系,4种主要鸣声类型均伴有抖尾行为出现。据此认为,纯色山鹪莺鸣唱结构简单但变化较多,而尾羽在其领域鸣叫行为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山黧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PEG6000模拟干旱对山黧豆进行胁迫。结果发现,胁迫初期(0~48 h),突然的水分亏缺使气孔导度(Sc)和蒸腾速率(Tr)迅速下降,而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有效利用率(WUE)基本维持稳定。胁迫后期(48~108 h),上述四个光合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向对照水平恢复;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REC)受胁迫强度影响较小,但与胁迫时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在48和60 h增幅最大,而且当REC上升至对照的50%左右时,脯氨酸含量已达对照的14倍之多。由此认为,山黧豆可能主要通过迅速减小ScTr以及大量而急剧的积累脯氨酸来减轻干旱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提取溶剂、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山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70%丙酮为提取荆,在60℃条件下,提取120min,料液比为1:7,原花青素的得率为2.31%  相似文献   
124.
对两双版纳生境严酷的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几种植物(潺槁木姜子、羽叶白头树、高榕、豆果榕、清香木等)的水分利用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土壤水势在于热季(2月~4月)75 cm深度处达到最低值,为-O.055MPa,雨季(5~10月)在30 cm处出现最低值为-O.039MPa.测定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昼夜变化表明,白大和夜间各层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说明本林内植物没有水分再分配现象的发生.通过对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雾水、穿透水以及植物木质部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得出,在干季,滴落雾水能够补给土壤表层水,在雨季,降雨则是地下水的主要水分输入.植物在昼夜尺度上虽然没有对水分进行时空区分利用,但是植物有更为长久有效的水分利用策略,即植物通过自身发达的根系统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目前,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森林片段化特别严重,尤其是生长在石灰山严酷生境的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受到破坏后,森林的重建和恢复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脆弱石厌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而对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和策略的研究将为此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杜鹃属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的检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井冈山杜鹃树叶为材料,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碱裂解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实验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最好,其所提到的DNA大小与λDNA(21kb)相似,经检验该法适合杜鹃花属植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所得DNA不需纯化就可直接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126.
普通小麦远缘杂交F1代表现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远缘杂交试验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不进行胚培养,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6X,AABBRR)、柱穗山羊草(2X,DD)、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6X,AABBDD)、CIMMYT人工合成小麦(6X,AABBDD)的杂交.发现在F1代中,出现了2~7种植株表现型、7种性状分离现象;小麦颖壳颜色变化可能受多个加性基因控制;杂交F2代结实率较F1代有数倍或十余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7.
关帝山次生林区典型森林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峰  张芸香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017-2023
森林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应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研究了关帝山次生林区森林交错带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同时对交错带内群落与相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森林演替不同阶段的交错带,在由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针叶林的演替过程中,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演替中后期的针阔叶混交林阶段,指数值最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凹形变化.不同于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在演替中后期,达到最低值。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交错带内群落与相邻群落相比,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边际效应表现为正效应。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只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边际正效应的影响。两指数共同反映出研究地区的森林交错带内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8.
129.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垂直带谱的划分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勇  樊国盛  李乡旺  郑维列 《广西植物》2004,24(2):107-112,106
将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分布划分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荒漠带。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了各带谱的区系组成、性质和特有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0.
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7月和2004年1月对海南省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内有两栖动物1目5科13属25种,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其中华南区成分有15种,华中华南区有10种,分别占黎母山两栖动物总数的60%和40%,海南特有种有7种,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系成分和热带山地林灌动物群特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1种;数量优势种有黑眶蟾蜍、小湍蛙、泽蛙、细刺蛙、海南溪树蛙和背条跳树蛙;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7109,均匀性指数为08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