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中miR-218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并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miR-218表达量。培养HPV16阳性的SiHa细胞株并进行分组,阴性对照(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218组转染miR-218模拟物,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im)、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凋亡通路分子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基因(c-Ju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iR-218表达量减少。转染24 h后,miR-218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Bax、Bim、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JNK、c-Ju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而细胞中Bcl-2的mRNA表达量及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18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增加miR-218的表达能够促进HPV感染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该调控作用与JNK/c-Jun通路的激活及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2.
随着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业的发展,附着于红螯螯虾体表的切头涡虫及其危害已引起养殖业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切头涡虫的分类地位和分布,详细描述了切头涡虫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并对切头涡虫的共生特性、食性、生活史、运动方式等生物学特点进行了概述,对切头涡虫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本综述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切头涡虫病的了解与防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正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气候和丰富植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丁晖等,2015)。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地理位置独特,雨量充足,植被多样且茂密,是众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罗桂环等,2016;耿宝荣等,2020),  相似文献   
34.
杨玲娟  邹金梅  倪雪梅  曹梅  熊玮 《生物磁学》2013,(34):6676-6678
目的:比较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三种不同途径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寻找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对2010年-2012年入住我科的15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种途径PICC置管成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的途径应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相似文献   
35.
江西武夷山发现亚洲宽耳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组于2018年1月在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到1只雄性蝙蝠,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并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该蝙蝠进行物种鉴定。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38.29mm;外耳廓呈方形,双耳在额部相连,耳屏呈现三角形,无耳突;背毛和腹毛黑棕色且毛尖偏白色;头骨从吻端均匀上升,颅顶点隆起不明显,整体较为扁平;颧弓纤细,矢状嵴与人字嵴隐约可见,齿式为2.1.2.3/3.1.2.3=34。根据其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基于Cytb和ND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蝙蝠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为中国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6.
2019年7月于海南岛儋州市石花水洞网捕到1只蝙蝠,形态特征、头骨特征及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鉴定证实其为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该物种为海南岛蝙蝠分布新记录种。其主要鉴别特征为:中等体型,前臂长69.6 mm;第二指无爪;有一短尾,尾长12.9 mm,明显突出于股膜之后;肛腺发达;头骨较大,头骨和吻部相对较长,颅全长35.2 mm,吻长11.4 mm。本文报道了海南岛长舌果蝠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以及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并与该物种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7.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 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 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 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 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仪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8.
2011年3月至11月,在调查河南省洞栖蝙蝠过程中,分别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沙窝镇胡山水库引水渠(N31°41′,E115°04′)、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桃花洞(32°23′N,113°16′E)、洛阳市栾川县伏牛山龙峪湾矿洞(N33°42′,E111°45′)3地观察到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并各捕获1只个体共3只,对其外形和头骨特征进行了测量、描述,与其他地区的大菊头蝠进行了比较,经鉴定为大菊头蝠华南亚种(R.luctus lanous).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本文还探讨了大菊头蝠在河南省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9.
研究标本均为Protoryctoce phalusarcticus Geyer and Peel,2011的蜕壳标本,保存于贵州剑河八郎村寒武纪第2世的清虚洞组中,头部、胸部、尾部都得以保存,且胸部与尾部未分离。该类三叶虫可能经历了3个时期的蜕壳过程:1)头部进行上下弯曲,水阻力造成两侧活动颊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头盖,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面线出现裂缝,之后海水通过裂缝进入头部,新头部活动范围增大,并利用水压力降低旧头盖与新头盖的连接程度;2)虫体携带着旧胸尾及其他相连接的部分向前爬行,并在短距离内将旧头盖与虫体分开;3)虫体通过不同的爬行方式摆脱旧壳。本文还重点讨论三叶虫蜕壳过程中首断裂缝的产生、胸尾是否分离的原因、头部运动方向对旧壳保存的影响、以及水动力和水压力在蜕壳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补充oryctocephalids三叶虫的蜕壳研究,为三叶虫的系统演化、个体发育的再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40.
2012年2月在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3只体型较小的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7.80~39.35mm,颅全长18.16~18.41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状;无尾椎骨,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黑褐色,毛尖赤褐色,翼膜浅褐色。根据其特征鉴定为无尾蹄蝠Coelopsfrithi,江西省首次采集、记录到该种蝙蝠,属该省翼手目新纪录,并首次描述了该种阴茎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