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为60.42%(2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4.17%(2/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和大鼠海马5-HT1A受体和PKA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n=15)。丁苯酞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按照每天60 mg/kg的剂量灌胃丁苯酞,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玉米油,共给药2周。治疗完成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和Morris水迷宫测试(n=15)。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梗塞区域(n=15)。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PKA激酶活性(n=6)。使用钙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组织的细胞内[Ca2+]浓度(n=6)。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1A)受体(5-HT1A)、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1)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1(AMPA1)的表达(n=6)。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P<0.05);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较显著降低(P<0.05);大鼠的PKA激酶活性和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丁苯酞组大鼠的5-HT1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MPA1和NMDA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调海马5-HT1A受体活性并激活PKA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 h内给予EE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异性、胰岛素使用强度、低血糖发生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5 d内肠内营养达标率、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异性较小,胰岛素使用强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腹泻发生率降低,肠内营养达标率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18.75%;χ~2=0.474,P=0.491)。结论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益生菌联合EEN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性,降低胰岛素使用强度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17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BBS及MBI评分均见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T2时期观察组评分亦见升高,而对照组评分与T1时期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长、步宽及步速均见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T2时期观察组步态参数亦见升高,而对照组步态参数与T1时期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保证治疗后步行功能,避免生活质量下降,该康复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痛、高血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成为导致人群中猝死率上升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猝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往往是导致病人发生猝死的最主要的终末事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12导联心电图(ECG)的心电学预测因子的研究,揭示心电学预测因子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如何能提高预防猝死的预测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新的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心电学预测因子,更好的防治猝死对社会人群的危害,成为临床研究中不断探寻的答案.最后,我们将近年来对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逐渐上升(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00例.观察组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致死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0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640株,G-菌396株,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184株.真菌60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结论 综合ICU病房中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对于牙周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论,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牙周病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损害、血小板聚集反应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牙周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