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室内条件下,将大鵟作为艾虎的天敌动物,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6 只成体艾虎在3 个捕食风险水平和4 种饥饿状态条件下的取食行为,探讨艾虎在取食过程中对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的权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捕食风险存在时,艾虎被剥夺食物0 d 和1 d 后对食物量不同的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均无明显不同(P > 0. 05),但对高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的(P <0.05),而艾虎被剥夺食物2 d和3 d后对高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中的(P < 0.05),但在利用频次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在面临低风险时,艾虎在4 种饥饿状态下均只利用无天敌动物存在的低食物量斑块,而基本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高食物量斑块。在面临高风险时,艾虎不得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食物斑块,被剥夺食物0 d 时艾虎对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P>0.05),而被剥夺食物1d、2 d 和3 d 后艾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明显高于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P< 0. 05)。在相同风险条件下,随着饥饿程度增加,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均明显增加(P< 0.05),而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的饥饿状态下,不同风险水平时,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低风险和高风险时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频次均明显低于无风险时的(P <0.05)。以上结果说明艾虎能够根据食物摄取率和自身的能量需求在捕食风险和饥饿风险之间做出权衡,当饥饿风险小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躲避捕食风险,当饥饿风险大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面对捕食风险,所采用的取食策略是减少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  相似文献   
62.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变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下发达  相似文献   
63.
磷酸盐饥饿时番茄幼苗根部质膜蛋白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处于磷酸盐饥饿条件下的番茄幼苗根部质膜以及去除质膜的其他膜部分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磷酸盐饥饿第7d时,受胁迫苗根部质膜及去除质膜的其他膜蛋白质含量与各自的对照相当。而SDS-PAGE的结果表明,磷酸盐饥饿第7d时受胁迫苗根部质膜蛋白质中出现4条对照中所没有的新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34kD,36kD,46kD和49kD)。该结果经浓度梯度电泳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本文推测在受  相似文献   
64.
A female-specific protein, vitellogenin (Vg), and its corresponding egg vitellin (Vt) are identified in the ectoparasitic wasp Nasonia vitripennis. Both native Vt and Vg have a molecular mass of about 350 kDa, which is composed of two subunits of approximately 190 kDa and 165 kDa under reducing and denaturing conditions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 indirect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eveloped with both monoclonal and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N. vitripennis Vt. Vg was first detected in the hemolymph on the 10th day after parasitism, and was first observed in oocytes on the 12th day. In adults deprived of food, the highest hemolymph Vg level occurred at the time of adult eclosion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Vt in ovaries was found at 30 h after eclosion. In contrast, feeding adults with 20% sucrose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Vt uptake by ovaries and the extension of life span,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Vg production. Deprived of hosts, starvation of female wasp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variole growth and oocyte maturation before the wasps died. However, starvation of female wasps supplied with hosts accelerated the wasps laying progeny into hosts, but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total progeny production by comparison with wasps fed with 20% sucrose.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运用多变量路径分析技术,分析饥饿7d (饥饿组)和非饥饿状态下(对照组)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的体质量和形态特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验对两种状态下的幼鱼进行体质量(g)和全长(L1)、体长(L2)、体高(L3)、头长(L4)、头高(L5)、吻长(L6)、尾柄长(L7)、尾柄高(L8)、背鳍前距(L9)、胸鳍前距(L10)、腹鳍前距(L11)、臀鳍前距(L12)、眼径(L13)等13个形态性状(mm)的准确测定。采用相关系数、决定系数、通径系数和回归方程等统计方法分析两种状态下眼斑双锯鱼幼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14个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剔除共线性影响后,通径分析筛选出了对照组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4个形态性状,直接作用由大到小排序:L3 > L2 > L6 > L5,间接作用由大到小排序:L5 > L6 > L2 > L3,单独决定系数由大到小排序:L3 > L2 > L5 > L6;饥饿组筛选出5个形态性状,直接作用由大到小是L3 > L2 > L12 > L6 > L7,间接作用由大到小是L7 > L12 > L2 > L6 > L3,单独决定系数由大到小为L3 > L2 > L12 > L7 > L6;对照组和饥饿组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W=-0.819+0.106L3+0.027L2+0.006L6-0.050L5,R2=0.94;W=-0.778+0.078L3+0.016L12+0.015L2-0.055L7+0.018L6,R2=0.930。结果表明,饥饿影响了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但饥饿和非饥饿状态下体高、体长和吻长都是影响体质量的关键因子,其中体高是最主要的因子,该结果可在眼斑双锯鱼的选育工作中对选育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胃饥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胃饥饿素各组分别注射400、200、100 μg/ kg溶液,地塞米松组注射2 mg/kg。给药后1 h,对照组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鼻腔滴入10 μg (20 μL)脂多糖 (LPS)。24 h后,测量肺湿/干重 (W/D),ELISA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和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测量肺组织中IL-1β p1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 p20、Nod样受体家族3 (NLRP3)和消皮素 (GSDMD)蛋白表达。体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三磷酸腺苷 (ATP)组、低、中和高剂量胃饥饿素组。碘化吡啶 (PI)染色观察细胞焦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IL-1β p17、 caspase-1 p20、NLRP3和GSDMD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W/D (4.03±0.46比12.71±0.68)、BALF中TNF-α (3.92±0.59比12.83±0.66)、IL-6 (23.94±3.51比159.03±5.21)、血清中TNF-α (2.67±0.29比13.23±0.76)、IL-6 (26.73±2.61比141.64±3.86)和IL-1β (43.89±4.19比249.03±5.38)含量升高,肺组织IL-1β p17 (0.67±0.02比0.93±0.02)、caspase-1 p20 (0.67±0.04比1.02±0.08)、NLRP3 (0.58±0.04比0.91±0.03)和GSDMD蛋白表达 (0.46±0.06比1.06±0.09)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胃饥饿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W/D (12.71±0.68比11.13±0.53,7.56±0.31,6.12±0.32,6.14±0.34)、BALF中TNF-α (12.83±0.66比9.89±0.47,9.78±0.53,7.33±0.27,6.27±0.38)、IL-6 (159.03±5.21比130.32±2.49,122.87±3.31,67.42±1.70,56.45±3.33)以及血清中TNF-α (13.23±0.76比10.14±0.52,9.04±0.46,6.43±0.38,6.35±0.26)、IL-6 (141.64±3.86比121.89±3.34,116.42±2.68,71.23±3.02,78.54±5.13)和IL-1β含量 (249.03±5.38比230.14±5.53,196.53±6.41,100.67±3.50,91.56±4.29)呈浓度依赖性减低,肺组织IL-1β p17 (0.93±0.02比0.84±0.01,0.71±0.02,0.61±0.04,0.60±0.02)、caspase-1 p20 (1.02±0.08比0.90±0.03,0.81±0.02,0.63±0.03,0.61±0.03)、NLRP3 (0.91±0.03比0.85±0.03,0.68±0.05,0.64±0.02,0.68±0.03)和GSDMD蛋白表达 (1.06±0.09比0.71±0.02,0.75±0.02,0.67±0.03,0.61±0.01)呈浓度依赖性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与对照组比较,LPS+ATP组PI阳性细胞数增加,细胞肿胀和膜破裂,肺泡巨噬细胞中IL-1β p17 (0.44±0.01比0.99±0.03)、caspase-1 p20(0.37±0.01比1.32±0.02)、NLRP3 (0.39±0.02比1.31±0.01)和GSDMD表达 (0.39±0.01比0.83±0.02)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与LPS+ATP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胃饥饿素组PI阳性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细胞肿胀和膜破裂缓解,肺泡巨噬细胞中IL-1β p17 (0.99±0.03比0.55±0.02,0.45±0.02,0.31±0.02)、caspase-1 p20 (1.32±0.02比0.45±0.02,0.42±0.02,0.09±0.01)、NLRP3 (1.31±0.01比0.90±0.02,0.82±0.02,0.33±0.01)和GSDMD (0.83±0.02比0.67±0.04,0.49±0.01,0.35±0.02)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结论胃饥饿素对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NLRP3炎性小体介导炎症反应和肺泡巨噬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验证中药苏木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MTT法计算中药苏木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抑菌率.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药物对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影响.结果 中药苏木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CLSM观察见中药苏木可使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内活菌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中药苏木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小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原始卵泡形成在出生后3 d内进行得最剧烈,此时有大量卵母细胞丢失。出生后不久原始卵泡库就建立起来,新生鼠都会经历一段时间饥饿再摄入母乳营养,对出生后的子鼠饥饿处理时,出现了自噬和凋亡的动态变化,自噬和凋亡都可以影响细胞的存活,这很可能与卵母细胞的大量丢失有关。在本项研究中,将对照组子鼠正常母乳喂养,处理组子鼠与母鼠分开,完全不给予母乳。分别收取饥饿1.5 d与2 d子鼠的卵巢制作电镜切片,每组3只子鼠,每只子鼠3张电镜切片,每组共统计9张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通过观察发现,饥饿1.5 d的子鼠卵巢与正常1.5 d的子鼠卵巢相比,卵母细胞中的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增加。这表明,饥饿处理1.5 d促进了卵母细胞的自噬,这可能有助于维持卵母细胞的形态及存活。饥饿处理2 d的子鼠卵巢显示出不同的结果。饥饿2 d的子鼠处于生命的临界阶段,已出现小部分个体死亡。存活子鼠卵巢的电镜形态学观察发现,与正常哺乳2 d的子鼠卵母细胞相比,饥饿2 d子鼠卵母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显著减少,并出现了多数卵母细胞凋亡的现象,出现许多凋亡小体。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饥饿处理影响了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
饥饿对牙鲆幼鱼补偿生长、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3.0±1.0)℃条件下,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室内循环流水的试验方法研究饥饿后再投喂对牙鲆幼鱼补偿生长、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S1F5、S5F25均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且S1F5组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FR)来实现补偿生长,而S5F25组主要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FCE)来实现补偿生长;经补偿生长后,各试验组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饥饿处理后牙鲆幼鱼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增加,用于排泄和代谢的比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体的补偿生长能力,我们对中华鳖幼鳖(平均湿重9.56g)进行如下6种处理:饥饿0(对照)、1、2、3、4周,或者食物限制4周,即只投喂体湿重百分之一的食物;然后对各组进行饱食处理直到10周的实验结束为止。结果发现在饱食期的第一周各饥饿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终体重均没有赶上对照组。当饥饿或食物限制结束时,脂肪含量随着饥饿期的延长而降低,灰分和水分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灰分和水分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实验结束时,除了灰分外(P〈0.05),其他个体组成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中华鳖幼体在饥饿胁迫下首先利用脂肪作为主要能源以维持生存,以及在该研究条件下完全的食物剥夺可以诱发其部分补偿生长反应.而部分食物剥夺则不能诱发此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