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剂(EIS)联合组织胶(TAI)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给予EVL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IS联合TAI治疗.观察比较两...  相似文献   
72.
Jiang YY  Wang MR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川西獐牙菜中分离制备了两种高纯度苷类化合物.以正丁醇-氯仿-甲醇-水(3.4∶8∶5∶6,v/v)为溶剂系统,主机转速为800 rpm,流速:O~210 min,1.5mL/min;210 ~360m in,2.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在360 min内从100 mg样品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1-O-樱草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Ⅰ,11 mg)和异荭草苷(Ⅱ,24 mg).经HPLC检测,两个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9%以上,结构由UV、1H和13C NMR鉴定.  相似文献   
74.
从大苞藤黄枝叶的混合粉碎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手段分别鉴定为neobractatin(1),brasixanthone B (2),5-O-methylxanthone V1 (3),10-O-methylmacluraxanthone (4),isobractatin (5),xanthone V1(6),xerophenone A (7),xerophenone B (8),bractatin (9),macluraxanthone (10)和3-O-methylneobractatin (11).本文首次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了异构体7和8并测定了其精确分子量.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5.
刘菲  杨志平  赵弘  汪辉  贾瑞春 《生物磁学》2012,(28):5509-5512
目的:研究限制输血输液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限制输血输液量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其它常规止血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相对无限制大量输血输液方法治疗,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限制输血输液量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止血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相对无限制输血输液量对其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CDC2及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C2和CLDN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2和CI。DN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9%(80/90)、85.56%(77/90)和48.86%(12/28)、25.00%(7/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DC2蛋白表达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明显高于高分化食管鳞癌;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CDC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I期、Ⅱ期组(P〈O.05)。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o.05)。结论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100例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48.0%和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及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P<0.05);VM与E-ca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5,P=0.000).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具有VM结构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预后差,VM和E-cad表达的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cinoma,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表达的关系及其对E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okemon和P14ARF二种蛋白在96例ES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ESCC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Pokemon和P14ARF的相关性,并结合随访资料观察上述蛋白表达对ESCC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Pokemon蛋白表达,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在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30.2%。Pokemon表达与P14ARF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00)。Pokemon和P14ARF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okemon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0.8%,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4);P14ARF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41.4%,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1)。结论:Pokemon蛋白的高表达和P14ARF蛋白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它们对于ESC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提高对CHD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且确诊为CHD的患者82例,按照患者CHD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后,检测和比较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y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6,r=0.738,r=0.802,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态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可有助于预测CHD病变的发展并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大鼠左肾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所致左肾病变,为实验研究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肾组织淤血性损伤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左肾静脉狭窄1.0mm模型组、0.7mm模型组、0.5mm模型组。术后7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病理学检查见1.0mm模型组未见明显病变,0.7mm和0.5mm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小管、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形成,0.5mm模型组病变程度较重。各模型组左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变化幅度随狭窄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程度为0.7mm时,各项观察指标与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最接近,而1.0mm和0.5mm相对偏轻和偏重,0.7mm模型组可以作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致左肾淤血实验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