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为非病毒类转基因载体,可与AMO-mi R-222络合,通过导管球囊系统将MPC30-DEA70/AMO-mi R-222基因复合物导入大鼠颈内动脉球囊损伤处,观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未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组)、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单纯损伤组、PLL载P/A=3:1组和P/A=5:1组,每组各10只。构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予血管损伤段行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AMO-mi R-222、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载P/A=3:1和P/A=5:1复合物的转运。4周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血管段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管段p57Kip2、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血管段mi R222扩增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多聚赖氨酸(PLL组)、裸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MPC30-DEA70组可见内膜显著增生,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无组间差异,较PLL载P/A=3:1组和P/A=5:1组有组间差异,后两组比较无组间差异,未损伤组未见新生内膜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PLL载P/A=3:1组和P/A=5:1组P57kip2、P27kip1蛋白表达含量较未损伤组降低(P0.05),较余六组增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mi R-222表达在未损伤组很低,PLL载P/A=3:1组和P/A=5:1组增高,余六组过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MPC30-DEA70可与AMO-mi R-222络合,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mi R222表达,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I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2)。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症状,对肝功能损伤控制较好,且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54.
桡动脉-头静脉瘘因其通畅率高、并发症少而被认为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但高达50%的内瘘因各种原因不能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持续性地低血流量或穿刺困难导致无法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常见的原因有流入道或流出道狭窄、吻合口狭窄、静脉位置过深及分支静脉的分流。此外,血栓形成是造成狭窄的一个常见原因。术前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对于内瘘的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应针对引起成熟障碍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普遍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进而减少狭窄的发生;外科手术有绕过损伤区域的优点但却创造一个新的吻合;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因其微创的特点在大多数时候是第一选择。本文将对内瘘成熟障碍的定义、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尿嘧啶糖基化酶是碱基切除修复过程的起始酶,对于维护基因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细胞周期中,该酶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反转录PCR克隆了人尿嘧啶糖基化酶的cDNA编码序列,进一步以克隆所得的已知UNG基因拷贝数的重组质粒作为定量标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了食管癌病人手术切除组织中尿嘧啶糖基化酶的mRNA水平,探讨了尿嘧啶糖基化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剂量学研究明确非小细胞肺癌各照射方法中食管放射损伤.方法:分为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组.3D-CRT分为全纵隔预防照射(TNI)、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SNI)、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N-SNI)三组.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肿瘤控制率(TCP)评价各治疗计划.结果:常规放疗、TNI、SNI和N.SNI组PTV-2的TCP分别为:0.92、0.95、0.95、0.96;食管修稿≥45Gy照射的百分比(V45)分别为37.45%、48.04%、38.4%、29.67%;NTCP分别为0.0762、0.1142、0.0612、0.0551.结论:3D-C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选择性和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可以更好的减少食管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入选的1025例脑卒中患者,572患者均行头颅CT/MRI,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狭窄程度的计算遵照NASCET测量标准,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惠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在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史方面与非狭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筛查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积极干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IGHMBP2(Immunoglobulin mu binding protein 2)基因编码一种解旋酶,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并且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基因转录中发挥重要作用。IGHMBP2基因定位于11q13.2,该染色体区段在食管鳞癌中扩增频率较高。为了探讨IGHMBP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扩增情况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文章对本实验室前期报道的59例食管鳞癌原发肿瘤array-CGH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GHMBP2基因扩增频率为28.9%(17/59)。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Western blot技术,发现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YSE180、KYSE510和KYSE150中存在IGHMBP2基因扩增/增益以及蛋白高表达。敲降IGHMBP2后,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01),侵袭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敲降后转染IGHMBP2质粒,回复其蛋白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又得以恢复(P<0.01)。上述结果表明,IGHMBP2过表达可能通过降低E-cadherin的表达从而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研究顺铂治疗食管鳞癌细胞的靶向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双变量分析检测顺铂对食管癌细胞周期进程和癌细胞周期的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作用于S期的DNA复制,细胞阻滞于S期,G2/M期减少。顺铂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周期S和G2/M期的Cx43表达的大幅度改变。低浓度顺铂(由0~2μmol/L),Cx43表达增强;顺铂渐高浓度(2~12μmol/L),细胞Cx43表达由强逐渐变弱,特别是G2/M期细胞的Cx43表达活跃,易受顺铂影响。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以顺铂处理食管鳞癌细胞,癌细胞周期的S期和G2/M期的Cx43表达与S期的DNA复制一样可作为的潜在治疗靶标。顺铂靶向作用细胞周期S和/或G2/M期细胞的特性可能减少或避免对非分裂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麻醉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应用的价值,以及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合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脑卒中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所进行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9名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患者临床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2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所有手术操作均全麻下在显微镜下操作。1例采用补片成形。18例术中采用TCD及MVD监测下完成,1例未采用超声监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率。术前脑缺血症状术后患者均有恢复。未发现过度灌注的并发症。麻醉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多普勒超声MVD及TCD监测下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全身麻醉下行CEA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