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219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90例作为考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M、IgG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HFMD患儿,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将其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观察记录大鼠肝脏形态,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数值,分析大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明显减轻。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指标数值与肝组织中HYP、MDA指标水平较病理模型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P<0.001),而柔肝化纤颗粒高剂量组GSH-Px、SOD的指标含量显著高于病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害情况,减轻其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与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SH-Px与SOD的水平、降低HYP与MDA的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机体胶原蛋白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44.
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含氯苯有机废水 ,主要研究了氯苯对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苯对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有较强毒害作用 ,连续投加低浓度氯苯 72d后 ,扫描电镜观察可发现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细菌均明显受到损害 ,停止投加氯苯恢复运行 30d和 5 0d后 ,仍可观察到颗粒污泥内部细菌受损害的现象 ,且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空洞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 ,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但长期接触氯苯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使得小粒径污泥增多 ,而大粒径  相似文献   
45.
SZ-51是一种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并显示了很好的导向血栓显像与导向溶栓性能。为了减少该单抗的免疫原性以及能获得高效表达的SZ-51“人源化”单抗,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a-Lys17-51VK/Hu.a-Lys30-51VH/Hu。应用Lipofectin方法分别将重、轻链表达载体导入骨髓瘤细胞SP2/0中,并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耐药克隆筛选,经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二次单克隆化,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重组SZ-51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培养上清中抗体蛋白的表达量为5mg/L,经Westernblot证实重组嵌合抗体具有与亲本鼠源单抗相同的GMP-140结合特性,而且能与鼠源SZ-51单抗竞争结合活化血小板。本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工程“人源化”SZ-51单抗可以作为导向载体进行导向显像与导向溶栓,并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6.
谌竟清  胡立江   《生物工程学报》1996,12(2):194-200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吸附剂,采用多柱串联流化床进行味精中和液脱色,对柱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测定了平衡数据、传质动力学及流体流动参数,建立了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包括颗粒分级、粒度分布、内外扩散及两相返混的宽粒度液固流化床吸附过程模型。对所研究体系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7.
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新进展于修平,卞继峰(山东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济南250012)ResearchProgressonHumanPapillomaViruses¥YuXiuping;BianJifeng(DepartmentofMicrobiol...  相似文献   
4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的研究进展。在HCV感染引起的肝炎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及培养细胞中,普通透射电镜下发现有病毒颗粒的存在。核内颗粒直径为20 ̄27nm;胞质内颗粒的大小报道各异,其结构包括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核心平均直径40nm。这种颗粒的特性尚未被阐明。近年在HCV感染的培养细胞及黑猩猩HCV肝炎模型中免疫电镜检查证明这种颗粒有病毒抗原性,但在人们HCV肝炎肝组织中这种颗料  相似文献   
49.
属间远缘杂交水稻乳熟期间茎鞘糖类贮藏物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个盆栽水稻材料乳熟期剪叶、剪穗处理均显著降低茎鞘内贮藏物质含量及器官干重;茎杆总糖含量由焉对上逐渐减少,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茎鞘内贮藏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和常规品种圭630,奠定了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远诱1号和遗传工程冰稻1号穗大粒多组结实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0.
粘虫颗粒体病毒的增效因子提高杆状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丁翠  邓塔 《昆虫学报》1995,38(4):407-413
一株美洲粘虫GV(增效品系)在东方粘虫幼虫上进行增殖,所获粘虫GV(PuGv-Ps>对东方粘虫NPV(PsNPV)、棉铃虫NPV(HaNPV)和黄地老虎NPV(AsNPV)进行增效试验。 实验结果证明PuGV-Ps对三种NPV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对PsNPV为最强,增效率达55%一85%;对HaNPV为30%-80%;而对AsNPV只有15%-35%。用凝胶过滤技术从PuGV-Ps中分离增效因子PusF-Ps,其对PsNPV和A,NPV的增效作用亦同样明显,250μg的PuSF-Ps可以提高PsNPV的感染能力达80%。经ScPhadcf-150柱(1.6X 90)和使用四种标准蛋白(细胞色素c、胃蛋白酶、牛血清清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测得PuSF-Ps的分子量为160 0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