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2~2010年版)  相似文献   
102.
2007~2009年每年5~7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绵阳,黑卷尾5月初迁入,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深(6.73±1.41)cm、巢位高(6.38±1.27)m,巢内径为(9.88±1.54) cm,外径为(12.87±2.75) cm;5月底6月初产卵, 窝卵数多为3~5枚,平均卵重4.61 g,平均卵长径24.4 mm,平均卵短径17.4 mm;孵卵期(16±1) d,育雏期15~17 d,在幼鸟8~12日龄亲鸟育雏频次最高,平均为(8.23±2.13) 次/d.  相似文献   
103.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影响因子为1.638,在生态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4位;总被引频次为10596,在生态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7位.  相似文献   
104.
《微生物学报》2021,(2):F0002-F0002
为提升《微生物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鼓励优秀作者,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刊首发,编辑部通过对3年前发表在《微生物学报》的论文进行回溯与评估,从2017年度发表的论文当中,根据论文的创新性(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和读者的关注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综合评选出了20篇2020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并颃发优秀学术论文证书。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Histcite、Bibexcel和Netdraw对国际植被物候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 060篇相关文献刊载于288种期刊,平均载文3.68篇; 共分33个研究方向; 3 380位作者(第一作者904位)、69个国家或地区、1 172个组织参与; 国际合作发文310篇,占比29.25%; 其中中美合作居第一(19次)。分析还表明:2002~2007年是该领域重要发展期; 国际植被物候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气候(climate)-物候的田间局地观测和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的大尺度物候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对补充营养植物的偏好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天牛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开发植物源引诱剂对于天牛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植物源引诱剂开发的一个基础工作,本论文研究选择3种主要寄主植物(构树、桑树和杨树)进行桑天牛成虫选择性与取食量的研究;研究显示,构树(Broussonetia parpyrifera(L.)Vent)、桑树(Morus alba L.)和杨树(Populus×canadensis Moench)引诱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频率存在显著差异(F=118.9,P<0.01),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对于构树具有极明显的选择性;桑天牛对3种植物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F=14.7,P<0.01),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对构树具有明显的偏好性。上述研究为桑天牛成虫诱集捕杀及其引诱剂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本文对两种杀虫剂——虫线清乳油与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毒杀桑天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采用林间罩笼方法,测定了两种杀虫剂对桑天牛成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虫线清喷施后,显著抑制了桑天牛的取食行为;5 d内桑天牛成虫全部死亡,防治率为100%;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桑天牛成虫杀虫作用迅速,150 min内成虫全部死亡,防治效果达100%。上述两种药剂可以作为桑天牛成虫诱集捕杀的候选药剂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生物工程学报》2020,(1):I0003-I0003
为了表彰优秀作者,编辑部对2017年度发表在《生物工程学报》的论文进行了回溯与评估,根据万方、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数据截止2019-12-12),综合评选出20篇优秀论文,授予"生物工程学报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并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作者如再次投稿《生物工程学报》,录用后可享有一次优先发表或稿酬加倍的优惠。  相似文献   
109.
《生态学杂志》2020,(1):I0004-I0004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生态学杂志》2018年影响因子为1.289,在生态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总被引频次为71469,在生态学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  相似文献   
110.
降雨是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源,对土壤水分的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在沙区深层土壤水分补给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参数优化后的Hydrus-1D模型,分析了半干旱的科尔沁沙地半流动沙丘200 cm深层渗漏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降雨格局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2016—2019年4—10月,半流动沙丘的年均渗漏补给量为254.31 mm,占同期降雨量的61.8%。深层渗漏主要发生在6—8月,该期渗漏量占比72.8%;渗漏速率变化在0.03~2.70 mm·h-1,最大渗漏速率发生在降雨量大、频次高的降雨事件下。降雨入渗补给深层土壤水受到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及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历时长、雨强小的降雨事件更有利于水分深层渗漏,渗漏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5),16~18 mm降雨量是产生土体200 cm深度渗漏的阈值。高频次降雨事件通常在17~38 h后达到渗漏速率峰值,整个渗漏过程长达164 h以上。深层渗漏量的准确估算对荒漠化地区水资源评价和生态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