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间断吻合和连续吻合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SD大鼠20只,分成两组(间断吻合组和连续吻合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4周取下静脉桥,观察桥管通畅性,分析新生内膜与中膜的厚度、面积比。结果连续组与间断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但桥管通畅率低,两组内膜增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连续吻合用时短,出血少,对术者要求更高,较易形成吻合口狭窄。两者造模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32.
口源性口臭指示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口源性口臭(Oral Malodor)相关菌种中筛选主要代表菌,用以建立口臭细菌学(Oral Bacteri-ology)临床辅助诊断的指示菌(Indicator bacteria)。方法用感官检测(鼻闻法)(Organoleptic test)、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和硫化氢检测仪(Easicult S)等4种方法,在实验室检测常见的8种牙周及龋病致病菌,通过检测鼻闻臭味程度、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及有异味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lf acid)含量来确定指示菌。结果鼻闻: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us,P.i)和具核梭杆菌具核梭亚种(F.subsp nucleatum,F.n)恶臭明显,其他菌有微臭或无味。气相色谱检测:P.g、P.i、F.n和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s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中有异味的丁酸(Butyric acid)含量在40%~66%,其他菌,其他产物含量较低。硫化物检测:P.g、P.i和F.n的VSCs量在1 000ppb以上,硫化氢检测:P.g、P.i和F.n的H2S在600 ppb以上,其他菌两项检测均在36 ppb以下。结论 P.g、P.i和F,n是主要产臭菌种,可作为临床口臭的细菌学辅助诊断的指示菌,供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消化道瘘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MEN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MEN组12例,EN组11例,检测患者鼻空肠饲养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及消化道症状。结果 MEN组与EN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N组与EN组在消化道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可以明显减轻消化道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4.
兴化湾和闽江口海域春夏季鱼类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进一步运用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兴化湾共捕获鱼类108种,其中春季出现48种,夏季出现81种.春季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关键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是常见种;夏季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是关键种,赤魟(Dasyatis akajei)等是常见种.闽江口共捕获鱼类77种,其中春季出现36种,夏季出现57种.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优势种,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是常见种;夏季凤鲚是优势种,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等是常见种.温度适应上,兴化湾和闽江口鱼类均以暖水种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76.62%和75.00%,其余是暖温种;在盐度适应方面,则是沿岸种和近海种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91.67%和87.01%.闽江口的河口种多于兴化湾.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相似度较高,而各自水体不同季节之间的相似度较低.由此推测,季节变化是导致兴化湾或闽江口鱼类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盐度差异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尿液转流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术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患者随机分为尿液转流组和非尿液转流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尿液转流组:25例患者术后尿道皮肤瘘复发两例,手术成功率99.2%。非尿液转流组:15例患者中有6例(40%)发生尿瘘复发。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尿液转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不同杆状病毒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常常包埋在由蛋白质组成的包含体中, 根据包含体的形态及其他理化性质, 将杆状病毒划分为核多角体病毒属和颗粒体病毒属两个属, 分子进化分析将核多角体病毒进一步划分为GroupⅠ和GroupⅡ两组. 研究发现, GroupⅠ的AcMNPV能刺激SMMC-7721和WISH细胞产生抗病毒的活性, 获得抵抗水疱口膜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感染的能力, 但在BHK细胞和L929细胞中不能诱导抗病毒作用; 而GroupⅡ的HaSNPV和SeMNPV对实验的哺乳动物细胞均不能诱导其产生抗病毒作用. AcMNPV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作用是诱导干扰素α/β的产生. 转导分析表明, AcMNPV并不能介导哺乳动物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 但在WISH, BHK和L929细胞中能介导转基因的表达, 说明AcMNPV诱导抗病毒状态与介导转基因的表达不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7.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川西獐牙菜中分离制备了两种高纯度苷类化合物.以正丁醇-氯仿-甲醇-水(3.4∶8∶5∶6,v/v)为溶剂系统,主机转速为800 rpm,流速:O~210 min,1.5mL/min;210 ~360m in,2.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在360 min内从100 mg样品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1-O-樱草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Ⅰ,11 mg)和异荭草苷(Ⅱ,24 mg).经HPLC检测,两个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9%以上,结构由UV、1H和13C NMR鉴定.  相似文献   
38.
从大苞藤黄枝叶的混合粉碎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手段分别鉴定为neobractatin(1),brasixanthone B (2),5-O-methylxanthone V1 (3),10-O-methylmacluraxanthone (4),isobractatin (5),xanthone V1(6),xerophenone A (7),xerophenone B (8),bractatin (9),macluraxanthone (10)和3-O-methylneobractatin (11).本文首次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了异构体7和8并测定了其精确分子量.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在颌颈部淋巴结核治疗中的价值,以期寻找颌颈部淋巴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近5年的临床资料,对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作一临床统计,并结合淋巴结核的病理分期对之加以分析,寻找治疗规律。结果:所有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按病理分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达到较佳治疗效果,处于病理初期和中期的患者,临床治疗周期明显小于常规化疗。结论:遵从病理分期治疗颌颈部淋巴结核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 在骨骼畸形大鼠肢端软骨细胞内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测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足部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二(哑)英(1×10-8mol/L)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印迹杂交检测软骨细胞内的IGF-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15 μg/kg剂量的二(哑)英诱导实验组胎鼠出现多种畸形,内翻足、无尾畸形、腭裂等骨骼畸形发生率为33.3%.畸形胎鼠的肢端骨化中心发生带缩小,软骨细胞核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紊乱.1×10-8mol/L剂量的二(哑)英使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 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别减少80%和60%(P<0.05).结论 在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呈低表达状态.软骨细胞内IGF-2 的表达可能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