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了2006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500例颅脑损伤手术或非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开始采取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入院后7d内)、B(7-30 d)、C(30 d后)三组,通过相应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FIM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后,三组患者较治疗前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善,但A组在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自我照顾、转移、行走、交流、社会认知较B组、C组改善显著(P0.05),而B组与C组间认知功能各项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B组73.89%的总有效率及C组70.00%的总有效率(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伤患者尽早的接受高压氧治疗其认知功能改善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4只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青光眼的原因、临床分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眼外伤诱发青光眼的原因为眼内积血11例,晶状体损伤7例,前房角挫伤4例,外伤性虹睫炎2例;单纯药物治疗4例,前房穿刺或冲洗4例,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10例,玻璃体切除术2例,滤过手术1例,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5例。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眼压恢复正常率87.50%;视力下降或丧失8.33%;术中1例眼出血,1例术后晶体状浑浊加重,1例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正中神经开放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正中神经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SCV)以及正中神经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正中神经功能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MCV、SCV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正中神经开放性损伤效果显著,为神经损伤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诱导前30 min,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10 min,之后给予患者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性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为止,对照组患者按照上述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4 h(T2)以及手术结束后1天(T3)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水平,MMSE评分、TMT完成时间等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的血清IL-6、TNF-α、CRP、cor、E、NE水平以及TMT、MMSE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观察组患者T1、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CRP、cor、E以及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MT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并按照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5,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和对照组(n=30,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ACL恢复情况,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前抽屉(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手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1,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和B组(n=52,行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及原位复发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谷草转氨酶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白蛋白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谷草转氨酶均降低,白蛋白升高(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4/52),低于A组的23.52%(12/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原位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脾脏保留手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脾脏切除术,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脾脏保留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d引流量、抢救成功率及治疗前后CD3~+、CD4~+、CD8~+和Tuftsin因子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1d引流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而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uftsin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血清Tuftsin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较对照组(24.39%)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脾脏切除术相比,脾脏保留手术可显著改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nausea, NVAS)、胃复安使用率、围手术情况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2 h疼痛比例1.64%、6 h疼痛比例8.20%、24 h疼痛比例3.28%、48 h疼痛比例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VAS评分(3.87±1.05)分、术后2 h (3.61±0.87)分、术后6 h (2.34±0.56)分、术后24 h (2.17±0.34)分、术后48 h (0.23±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6.56%、术后NVAS评分(1.21±0.68)分和胃复安使用率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2.51±0.96) d、术后排气时间(1.42±0.53) d、住院时间(8.51±2.49) 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可缓解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为筛选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方法,本研究选取胰腺假性囊肿患者73例,观察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73例患者中,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者13例(A组),行囊肿胃吻合术者29例(B组),行囊肿空肠吻合术者19例(C组),行胰腺囊肿切除术者12例(D组)。研究发现,各组间术后复发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术后7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2 h,各组间ALT、AST和BUN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可根据胰腺假性囊肿具体位置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同手术方式有其适应条件,不应盲目推崇某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