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3--N的淋溶损失.与对照相比,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102.
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br.)叶片中分离到长度为1216 bp的山葡萄Class Ⅲ几丁质酶基因VCH3的5’端非编码区(GenBank number AF441123),并发现有两个反向水杨酸(SA)顺式作用元件(TGACG)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 181 bp和-293 bp处。为了鉴定VCH3启动子的功能,我们将该启动子的4个缺失片段(-1187 bp~ 7bp,-892 bp~ 7 bp,-589 bp~ 7 bp及-276 bp~ 7 bp)分别连接到β-葡糖苷酸酶基因(GUS)编码区的上游,构建成4个融合基因,并利用农杆菌介导叶盘转化法将这4个融合基因转入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栽培品种NC89中。SA处理的转基因烟草根系GUS酶活性的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只含有TATA盒和CAAT盒而缺失了所有SA顺式作用元件的VCH3(-276)GUS表达盒对SA处理表现出较低程度的诱导性;只包含一个SA顺式作用元件的VCH3(-589)GUS或VCH3(-892)GUS表达盒表现出相似的较高水平的GUS酶活性;而包含两个SA顺式作用元件的全长启动子片段(-1187bp~ 7bp)驱动了最强的GUS酶活性,这说明VCH3启动子诱导的GUS酶活性的最大量表达需要两个SA顺式作用元件的协同作用。GUS酶的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SA处理的转基因烟草根横切面中,VCH3启动子4个缺失片段驱动的GUS酶活性在维管组织中的表达活性均强于在外皮层和内皮层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3.
抗整合素β3胞外区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的方法从人胶质瘤BT-325细胞中扩增人整合素β3胞外区,并克隆到载体pET-24a中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的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提取脾脏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经重叠PCR(SOE-PCR)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l,经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通过淘选从该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识别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噬菌体单链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库容为2.6×106的抗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单链抗体库,初步筛选到了与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04.
将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PH结构域(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编码序列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RSETA中,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表达出氨基端带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融合蛋白。经检测,表达的目的蛋白一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Ni-NT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纯度大于98%。将纯化的目的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皿上作为靶蛋白,经过4轮淘筛,得到能够与IRS-1的PH结构域相结合的重组噬菌体克隆;从中随机挑选出5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对获得的短肽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通过ELISA检测了这些克隆与IRS-1的PH结构域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05.
SELEX:一种体外筛选核酸适配子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LEX技术是一项新的体外筛选技术,它是用体外合成的、其库容为10^15左右的随机寡核苷酸库与靶物质结合。通过数轮的筛选与扩增,筛选到靶物质的目的DNA或RNA片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诱导型基因的表达,都受特定的转录因子和顺式元件调控。要阐明各种信号传递途径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克隆和鉴定转录因子是关键。近年来酵母单杂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克隆和鉴定各种动植物的转录因子,本文以拟南芥DREB转录因子的克隆为例,介绍酵母单杂交方法的原理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的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董双林  李德尚  张兆琪 《生态学报》2002,22(12):2133-2140
1 998年 4~ 7月对高青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悬浮物构成和各有机碳库储量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生物的干重 (PZ)占总颗粒悬浮物干物质 (TS)的 4.2 6%~ 2 5 .97% ,平均 1 2 %。各围隔浮游植物干重(DW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 0 .1 6~ 0 .70 mg/L,有鱼围隔均比无鱼围隔的大。浮游动物干重 (DWZ)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 .3 2~ 2 .81 mg/L,养鲢围隔中最小 ,小于无鱼对照围隔 ,养罗非鱼围隔明显高于养鲢围隔。颗粒悬浮物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为 42 .3 8%。溶解有机碳 (DOC)、颗粒有机碳 (POC)库储量平均值分别为 5 .40± 1 .61 mg C/L和 1 .96± 0 .96mg/L。各处理围隔间颗粒有机物的 C/N比的平均值比较接近 ,总平均值为 6.97± 0 .2 4。 TOC、DOC和 POC比例为 1∶ 0 .73∶0 .2 7。浮游生物碳和腐质颗粒碳占 POC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3 4.65 %和 65 .3 5 %。腐质颗粒碳、浮游动物碳与浮游植物碳的比例为 9.2 9∶ 3 .71∶ 1。浮游生物碳中浮游动物碳占 78.8% ,浮游植物碳占 2 1 .2 %。浮游动物碳比浮游植物碳高 ,这可能是内陆盐水的通性。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有机碳 (POC,mg C/L)与浮游植物叶绿素 a(Chla,μg/L)和悬浮颗粒有机物 (SO,mg/L)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8.
1 引  言要制订不会危及环境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 ,必须首先掌握可靠的、较新的有关土地资源的时空信息[3 ] .近年来 ,以GIS和遥感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土地覆盖/利用调查与填图[2 ,6] 、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13 ] 、土地质量退化与土壤侵蚀监测[5,8] 、土地资源评价[12 ] 与管理[10 ]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传统方法在获取、分析和处理大量、复杂土地信息中的众多限制 ,使我们得以动态地、综合地分析土地资源环境信息[4,7] .贵州省安顺市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09.
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芯片、基因中断、基因互补法、差示荧光诱导法、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DNA库免疫、细菌人工染色体库是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的主要方法。综合利用上述技术可能是我们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蠓科昆虫(双翅目)区系分布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虞以新 《生物学通报》2003,38(12):17-18
至今已查知全国共有蠓类4亚科39属1011种。叙述了我国各省区已知蠓类及其区系分布概况,鄂豫交界地带是东洋界和古北界蠓类种群的交汇带。吸血蠓类中,细蠓多见于西北荒漠地区,蠛蠓是南方湿润地区的优势种群。库蠓种类繁杂,南北方各有不同优势种群,北方蠓类群落构成的种群较简单,而优势种突出。南方蠓类群落构成的种群复杂,优势种不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