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4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3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藏藏族青少年体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本文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530名藏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藏族青少年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40—3.29—3.72),女性为中间型(3.65—2.87—3.32); 男性的体型以外胚层系体型为主(58.52%), 女性体型以内胚层系(32.62%)和外胚层系为主(35.4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藏族青少年的体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又发展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 女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因此, 本文认为,藏族男性青少年身体的线性程度高、外形上比较瘦削、肌肉较发达; 藏族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身体的脂肪含量多、线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92.
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桦-岷江冷杉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O-ring函数,分析了红桦和岷江冷杉2个优势种群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龄级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径级分布呈单峰型,为衰退种群;岷江冷杉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进展种群.岷江冷杉与红桦大树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其余龄级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最大聚集强度随龄级增大而减弱.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上.岷江冷杉种内关联以小尺度正关联为主,红桦种内关联以小尺度负关联为主.对于2个种群的相同龄级,小龄级、中龄级和大龄级间,分别以空间无关联、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2个种群间不同龄级间以负关联为主,龄级相差越大,其负关联越强.  相似文献   
99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基于干物质生产理论的过程模型(Sim-CYCLE)估算了1982—2003年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总第一生产力(GPP)、净第一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及其季节动态变化以及碳储量(WE)、植物碳储量(WP)和土壤碳储量(WS),并分析了这些指标在当前气候情景和碳平衡情况时的差异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情景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GPP、NPP和NEP分别为14.9、8.7和2.7 Mg C·hm-2·a-1,三者分别比实测值减少2.8 Mg C·hm-2·a-1、增加1.4 Mg C·hm-2·a-1和增加0.2 Mg C·hm-2·a-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6—8月的NEP占全年总量的90%以上,其中,7月最高(1.23 Mg C·hm-2·month-1);研究区WE、WP和WS分别为550.8、183.8和367.0Mg C·hm-2,其与实测值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当前气候情景下到达碳平衡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GPP和NPP分别为17.7和7.3 Mg C·hm-2·a-1,表明研究区碳“汇”的作用随着碳储量的增加逐渐减弱;温度增加2 ℃时,不利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GPP、NPP和NEP的增长,CO2浓度倍增则可有利地促进三者的增长,CO2浓度倍增、温度增加2 ℃对GPP、NPP和NEP增幅的影响与单纯CO2浓度倍增的影响相似,气候变化情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储量的影响规律与对生产力幅度的影响相同,这可能是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碳积累所致.  相似文献   
994.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本实验目的是为了检测精子是否可以作为载体将外源egfp基因介导转入中华蜜蜂。首先将雄蜂精子与线性化的质粒DNA共浴,然后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精子导入处女王,再对实验蜂群后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GFP蛋白在一群实验组蜂的1~2日龄小幼虫中表达较强,能检测到0.01%~0.02%荧光阳性小幼虫个体;通过PCR和RT-PCR技术分析,证实转入的外源egfp基因获得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精子载体法能够用于中华蜜蜂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相似文献   
995.
镉和锌在皖景天细胞内的分布及化学形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d和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10 μmol·L-1 Cd处理下,Cd在皖景天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是其可溶部分;在100 μmol·L-1 Cd处理下,Cd在根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茎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部分、叶中超过90%的Cd分布在可溶部分.高Cd浓度处理时,皖景天根、茎和叶的细胞壁中Cd分布比例增加,而可溶部分Cd分布比例相对减少.在1和800 μmol·L-1 Zn处理条件下,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的主要分布位点是可溶部分;高Zn浓度处理时,皖景天叶、茎和根的可溶部分和细胞壁中Zn的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细胞器中Zn和Cd分布都很少.Cd在皖景天根、茎和叶内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水提取态存在,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内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996.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传导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2005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状况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热传导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4—8月为正值,9月至次年3月的绝大部分时间为负值,其年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热导率(k)受净辐射影响显著,并存在时间延迟效应,冬季为4~5 h,夏季为2~3 h.基于实测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差计算得到的k值早春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其他月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我国大多数气象观测站积累的土壤温差数据和 k值进行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估计时,早春季节(3—5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7.
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3-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二战期间由于合成橡胶需要大量1,3-丁二烯,2,3-丁二醇生产空前发展。近年来,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丁烯树脂、γ-丁内酯,Spandex弹性纤维及其前体的需求增长,2,3-丁二醇的需求和产量也稳步增长。多年来,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实现工业化。本文从产生2,3-丁二醇的菌种及2,3-丁二醇的生理意义、代谢途径、旋光异构体的形成机理、影响发酵的因素与产物的提纯等方面对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以30个不同根构型的大豆基因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长介质磷有效性对大豆接种摩西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及其与根构型、磷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介质磷有效性显著地影响大豆菌根真菌的接种效果.低磷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效果明显,菌根侵染率较高,菌根对大豆磷吸收的贡献率较大;高磷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效果不显著,菌根侵染率较低,菌根对大豆磷吸收的贡献率较低.磷有效性和大豆根构型对菌根真菌接种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低磷条件下,中间型和深根型大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浅根型最小.高磷条件下,根构型与菌根侵染率间的关系不明显.根构型和菌根侵染状况对大豆磷效率的贡献存在互利互补关系,磷效率高的大豆基因型一般具有较好的根构型或较高的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999.
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裸地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裸地和撂荒地植物寄生线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裸地,分别为每百克干土1 485.3和464.0条;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的块金值/基台值(27.3%~45.6%)低于裸地(49.5%~100%),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明显差异,表明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遥感技术已成为大尺度植被分类的重要手段,而地面植物群落特征与其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是解译遥感影像的关键。该研究选择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盐沼植物群落为对象,应用ASD地物光谱仪测定其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并采用10个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CASI)默认植被波段组,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分析了不同群落光谱特征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间接排序法PCA能够识别盐沼植被中光滩、海三棱 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等群落的光谱特征,绝大多数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组成与光谱特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识别效果最好的波段组是736~744 nm、746~753 nm、775~784 nm、815~824 nm和860~870 nm;对光谱反射率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因子分别是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高程和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次之。研究成果可为遥感监测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和扩散规律提供技术支撑,为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影像判读和解译分类以及盐沼湿地植被制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