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脂肪酸代谢紊乱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棕榈酸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我们建立了大鼠颈静脉置管输注棕榈酸的模型,发现血液中的大部分棕榈酸被骨骼肌组织所吸收。以棕榈酸处理的C2C12骨骼肌细胞为实验模型发现,棕榈酸进入骨骼肌细胞后的中间代谢产物(磷脂和甘油二酯)的累积,会造成内质网应激及胰岛素抵抗。提示血液中棕榈酸含量的升高可能通过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机制,影响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硬膜外应用局麻药为手术提供麻醉与镇痛,同时胸段硬膜外麻醉与镇痛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大血管,胸部和腹部的手术中.它不仅可以加快病人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提供很好的术后镇痛.除了上述优点,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作用,如:减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通过暂时性的阻滞胸交感神经提供心肺及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改善免疫和凝血功能.本文就近年来胸段硬膜外麻醉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首选右侧,如果穿刺右侧失败改为左侧。穿刺成功后用扩张器扩皮,最后顺导丝置入导管,根据患者身高置管长度为12~15 cm,局部缝合固定,外敷纱布封闭或用一次性贴膜封闭。静脉留置管接三通静脉输液管。结果:286例首次穿刺右侧成功282例,4例失败后改选左侧成功。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留置时间平均为18天。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中抢救治疗重症患者是十分便利、有效的措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如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相比较,更利于护理并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十分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老年患者PICC置管情况,记录超声引导及传统PICC置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共512例次,传统PICC组共384例次,超声引导组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传统PICC置管组均选择肘下静脉;超声引导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别为96.7%,99.6%,传统PICC组分别为78.6%,86.2(P<0.01);超声引导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为12.0%(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组比较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介绍小鼠颌下静脉丛采血方法。方法选用2月龄昆明小鼠,固定小鼠后,将采血注射针头刺入颌下静脉丛血管取血。结果单人操作约1 min内可完成小鼠颌下静脉丛采血,采血量达到0.3-0.5 mL。结论此方法无需麻醉、创伤小、采血量大并可重复采血,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采血量多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大鼠左肾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所致左肾病变,为实验研究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肾组织淤血性损伤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左肾静脉狭窄1.0mm模型组、0.7mm模型组、0.5mm模型组。术后7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病理学检查见1.0mm模型组未见明显病变,0.7mm和0.5mm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小管、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形成,0.5mm模型组病变程度较重。各模型组左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变化幅度随狭窄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程度为0.7mm时,各项观察指标与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最接近,而1.0mm和0.5mm相对偏轻和偏重,0.7mm模型组可以作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致左肾淤血实验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hIL-10,观察鞘内注射LV—hIL-10对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应用PCR从pCYIL-10质粒上扩增hIL-10基因,把hIL-10基因亚克隆至pWPXL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pWPXL-hIL-10,将pWPXL-hIL-10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制备LV-hIL-10。同时将空质粒pWPXL-GFP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作实验对照。纯种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9组:CCI疼痛模型4组(C0、C1、C2、C3),假手术4组(S0、S1、S2、S3)和正常对照组(N组)。给药组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LV-hIL-10(C1组、S1组)、LV-GFP(C2组、S2组)、生理盐水(C3组、S3组),对照组C0组、S0组不做鞘内置管,不给药。各组在手术造模成功实施鞘内注射后观察LV-hIL-10组不同时间点痛阈的改变及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hIL-10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获得IL—10基因片段,成功重组pWPXL-hIL-10载体,经序列验证无误。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高滴度(2&#215;10^10)、高纯度的LV-hIL-10病毒颗粒。CCI大鼠鞘内注射LV-hIL-10后痛觉异常明显缓解,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IL-10表达上调,脊髓中IL-10表达上调最显著。结论:鞘内注射慢病毒感染导入型人IL-10表达质粒对CCI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8.
粗根荨麻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角叉菜胶大鼠致炎模型,醋酸扭体法、福尔马林致痛试验对粗根荨麻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粗根荨麻水提取物可抑制角又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并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数,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试验后期小鼠舔足行为。表明粗根荨麻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9.
张莉 《蛇志》2005,17(2):123-124
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12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罗建玲 《蛇志》2005,17(4):295-296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治疗药物准确输入患者体内,顺利完成输液,减少输液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