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吴毅  徐辉  郭明炎  韩智晓  纪风涛 《生物磁学》2014,(26):5088-5091
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 例,ASA Ⅰ ~Ⅱ级,年龄47~78 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 组(n=20):C 组(盐水对照组)、D1 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 组)和D2 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 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 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 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 组较C 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 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 组和D2 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 评分无差异(P>0.05)。与C 组比较,D1 组和D2 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相似文献   
152.
Restenosis is one of clinical limitations for vein graft in coron- ary bypass graf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signal pathway IGF-1 and its receptor (IGF-1R) activated by hemodynamic mechanical stret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in vein graft neointima formation.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routinely successful method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Gene delivering to vein graft possesses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to prevent neointima formation. Polymer is one kind of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activate the process of endocytosis of cell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transfeetion efficienc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olymer- based transfection of plasmids expressing GFP and shRNAs targeting IGF-1R (pGFPshlGF-1Rs) to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rabbit external jugular vein graft.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mer-based transfection provided high efficiency of trans- gene expression in smooth muscle cells in vitro. In vitro, IGF- 1R-specific shRNA transfected by polymer inhibited IGF-1R protein expression by 52 ±3.6%, when compared with mock transfected cells. In vivo delivering efficiency of pGFPshlGF-IR plasmid into the rabbit external jugular vein graft was significantly high in the polymer-based trans- fection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group. In vivo, polymer-based transfection IGF-1R-specific shRNA efficient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IGF-1R protein by 77 ± 3.6%, 65.6 ± 4.9%, and 76.7 ± 4.3% at 24, 48, and 72 h,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group.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olymer-based transfec- tion may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that allows the targeting of gene therapy for vein graft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对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50),各组均给以硬膜外注射2.5 mg吗啡作为术后镇痛治疗的同时,A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C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D组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及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以上均以5 mL作为注射容积。观察和比较术后24 h内各组恶心和呕吐(PONV)、皮肤瘙痒、补救镇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排气时间和补救镇痛时间。结果:B、C、D三组的PONV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83),而B、C、D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083);A、B、C、D四组间恶心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D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083);B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083);四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P0.05)。四组患者补救镇痛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量和排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C、D组的补救镇痛时间明显比A组延长(P0.0083),四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可降低吗啡硬膜外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延长补救镇痛时间;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对降低呕吐的发生率更有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可降低瘙痒的发生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 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 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 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 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并为其临床检测、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5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5只眼)为研究组,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记录其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对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55例患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多普勒结果显示患者患侧与健侧劲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差异不明显(P0.05);其IMT值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PSV与EDV值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多存在颈动脉狭窄,因此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与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ASA I~Ⅱ级,年龄47~78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n=20):C组(盐水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和D2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组较C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组和D2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相似文献   
158.
对2010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留置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880例患者共有61例发生CVCRI,发生率为6.9%;分离出病原菌株65株,其中G+菌28株,G-22株,真菌15株;将这61例视为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及插管时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和导管留置时间是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9.
黄赫  黄雯 《蛇志》2000,12(3):34-35
去痛片为普通止痛药 ,由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组成 ,其中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解热镇痛 ,咖啡因为中枢兴奋剂与前者配合增强疗效。苯巴比妥具镇静、催眠作用 ,减轻疼痛 ,改善不良心境。但该药长期滥用极易成瘾 ,产生耐受性 ,影响人的生理及生活方式 ,作者应用蛇毒治疗去痛片成瘾 3例 ,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 1 患者 ,男 ,2 1岁 ,战士 ,反复依赖去痛片 1 0月余 ,1 0月前新兵强化训练过程中 ,精神紧张 ,腹部不适 ,到连卫生队诊治 ,予口服去痛片 ,每天 2片 ,5天后腹部不适感消失 ,精神振奋 ,能承受一定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