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大豆幼苗期间不同器官中的葫芦巴碱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幼苗各器官中葫芦巴碱含量的结果表明:子叶期的子叶中葫芦巴碱含量高于根;对生真叶期间,葫芦巴碱含量大小依序为,真叶〉子叶〉根;三出复叶期间,葫芦巴碱含量大小依序为,三出复叶〉真叶〉子叶〉茎和根。  相似文献   
972.
盐分、温度及其互作对羊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马红媛  梁正伟  孔祥军  闫超  陈渊 《生态学报》2008,28(10):4710-4717
羊草是多年生优质牧草,也是中国松嫩平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研究了羊草种子在8种浓度(0、50、100、150、200、300、400和500mmol/L)NaCl胁迫及将胁迫解除后在3种变温(16/28℃、5/28℃和5/35℃)条件下的发芽率以及幼苗的生长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aCl胁迫解除前后盐浓度、温度及其互作均极显著影响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胁迫解除前,在3种温度下,羊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出现在没有盐胁迫的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呈下降趋势。5/28℃下,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抑制最小,浓度达到200mmol/L时,仍有25.3%的种子萌发;在5/35℃下,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浓度超过100mmol/L时,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16/28℃的处理介于二者之间。胁迫解除后,羊草种子在3种温度下发芽趋势不同。16/28℃下表现为NaCl浓度较大的处理发芽率较高,5/28℃下则呈先上升(0~150mmol/L)后基本保持不变趋势;5/35℃下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在16/28℃变温下生长最好,其次为5/28℃,5/35℃生长最差。盐胁迫解除后,16/28℃和5/28℃下,0~100mmol/LNaCl处理的幼苗根长和苗长随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大于此浓度变化较小;在5/35℃下,100mmol/LNaCl处理的幼苗根长和苗长最大,而浓度大于100mmol/L时,则随着NaCl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73.
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瑞生  于明坚  李铭红    陈卫新  姜云飞  闻小清 《生态学报》2008,28(6):2554-2554~2562
生境片断化扰乱了种子的生产和扩散机制,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华东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片断化程度较为严重,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在周边另选取5个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片断,采用样线法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网筛分选和温室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样地各土样采集点附近设立天然萌发小样方,对种子库的天然更新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5个片断化样点的种子库密度为(207±38)~(1332±337)ind./m2,共有29~57种植物种子.而古田山连续常绿阔叶林样点的种子库密度为(1776±344) ind./m2,分布有46种植物种子.各样点的种子库物种组成主要以乔木和灌木树种为主,草本种类非常稀少,并且不能反映地上植物的组成.(2)片断化样地土壤上层(0~5cm)与下层(5~10 cm)的种子密度比平均为3.6:1,而连续森林样地为2.5:1,说明连续森林土壤种子垂直下移相对较深,有利于更多物种种子的储存.(3)幼苗的天然更新强度受种子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较大(P=0.005),而受种子密度的影响不明显(P=0.159).(4)同一生境条件很难同时满足较高的种子库密度和较快的幼苗天然更新速率.生境片断化降低了种子库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但由于林隙的大量存在和较低的乔冠层盖度,却促进了幼苗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974.
在前期巨桉挥发性物质鉴定及其林龄效应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预备实验选择含量较高且随林龄变化较为明显的两种挥发性化合物(正癸烷和 2,2,4,6,6-五甲基庚烷), 研究其对受体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绿豆 Vigna radiata、莴苣 Lactuca sativa)萌发、生长及四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1)两种化感物质对三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 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两物质对三种受体植物根长呈低促高抑现象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正癸烷对三种受体植物苗高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2,2,4,6,6-五甲基庚烷对萝卜和莴苣苗高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对绿豆苗高呈现高浓度显著抑制作用。正癸烷对萝卜、绿豆苗/根鲜重比随浓度增加呈现不显著或促进作用, 对莴苣苗/根鲜重比作用不显著; 2,2,4,6,6-五甲基庚烷对萝卜和绿豆的苗/根鲜重比呈现低浓度无显著变化高浓度促进作用, 而对莴苣苗/根鲜重比影响不显著。2)正癸烷和 2,2,4,6,6-五甲基庚烷对莴苣、2,2,4,6,6-五甲基庚烷对萝卜的 SOD活性含量无显著影响, 这两种物质对其它受体植物的 SOD、CAT 活性均具有低浓度促进或影响不显著, 高浓度时显著抑制作用。两物质对三种受体植物 MDA 含量具有低浓度抑制或无显著变化, 高浓度促进作用。两种化感物质对三种受体植物幼苗根系活力(TTC)均呈现低浓度促进或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5.
张烁  张宇  吴海波  刘洋荥  张鹏 《植物研究》2018,38(3):384-390
以小黑杨当年播种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12,24和48 mg·株-1)和不同形态氮素(有机氮和无机氮)施肥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小黑杨对氮基酸类有机氮素施肥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施无机氮(硝酸铵)还是有机氮(精氨酸),小黑杨幼苗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都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中等施氮量处理的幼苗氮利用效率最高。无机氮(硝酸铵)和有机氮(精氨酸)处理的幼苗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生长表现无明显差异,施用有机氮可以与施用无机氮获得相同的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不同氨基酸及其组合肥料施用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单一氨基酸施肥情况下,施用精氨酸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谷氨酸次之,甘氨酸最差;氨基酸组合施肥情况下,有精氨酸的组合施肥苗木生长好,有甘氨酸的组合施肥苗木生长差。不同氨基酸施肥处理对小黑杨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6.
Ca2+和钙调素对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源H2O2预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内源H2O2的含量和钙调素(CaM)活性,缓解了高温处理过程中CaM活性的下降,增加了玉米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率.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形成可被外源Ca2 处理所加强,被Ca2 螯合剂EGTA、质膜Ca2 通道阻塞剂La3 、胞内Ca2 通道阻断剂RR(钌红),以及CaM抑制剂CPZ(氯丙嗪)和TFP(三氟拉嗪)所抑制,表明Ca2 和CaM参与了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977.
秋茄种源引种深圳湾后幼苗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海南琼山,廉江高桥,福建龙海及深圳福田本地的秋茄胚轴,培育在深圳福田相同生境中,一年以后,幼苗的形态生长呈现极显著差异性,琼山和福田本地秋茄种源生长最好,龙海种源生长最差,生理生态指标值如含水量,叶绿素总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电导率等,以本地种源最高,而植株分枝数,叶片数量及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值,以琼山种源最高,龙海和高桥种源的较低,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初步认为福田本地秋茄是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978.
三唑酮浸种后黄瓜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瓜以一定浓度的三唑酮浸种后,幼苗的根长,株高受到明显抑制,但增大了根重、根冠比、子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子叶呼吸速率,同时降低了子叶可溶性糖含量,30d苗龄第1、2片真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OD、CAT活力增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壮苗作用。其中50μmol/L对壮苗是最佳的,但高浓度对幼苗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979.
水分胁迫及ABA处理能诱导丰抗8号小麦幼苗及其悬浮培养细胞中44.2kD蛋白亚基的产生或大量合成。不同浓度的CaM抑制剂三氟啦嗪(Trifluoperazine)处理,对丰抗8号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时产生的44.2kD蛋白亚基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悬浮培养细胞中由ABA+PEG所诱导的该蛋白含量的升高影响较小,但能抑制细胞中由ABA诱导的44.2kD蛋白亚基百分含量的增加。表明由单纯激素(ABA)引起的信号传递途径可能与CaM有关,且较为简单,而水分胁迫或水分胁迫+ABA引起的信号传递途径可能比单纯激素引起的胞人信号传递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980.
Zn、Cd及其复合对小麦幼苗吸收Ca,Fe,Mn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溶液培养条件下,Cd,Zn及其复合对小麦幼苗吸收Ca,Fe,Mn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Zn,Cd的吸收随溶液中Cd^2 ,Zn^2 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d,Zn同时存在时与其单独作用时幼苗对它们的吸收不同,Zn影响幼苗对Cd的吸收,Cd对Zn的吸收起抑制作用,Ca,Mn的吸收随溶液中Cd^2 ,Zn2 浓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Cd单独处理组和Zn单独处理组中Fe的吸收随Cd2 ,Zn2 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在Zn Cd处理组中,Fe的吸收则呈下降趋势,其效应试学与作物具体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