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为了解四川丘陵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和影响因素, 于2016—2017年分4个季节对该区域10个中小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水环境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10个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104属188种, 分属于24个功能群; 在全年或各季节占优势的功能群, 多为喜高营养或喜静水, 耐低光、不耐冲刷和高光的类群, 包括低光静水类群S1、S2、SN和Y, 高营养静水类群TC、X1和X2, 高营养低光类群J和C, 及具有广适性的LO。其中, 全年优势度指数Y>0.02的功能群有6个, 高低依次为S1>TC>SN>S2>LO>J。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季节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P<0.05), 其中夏季为S1+TC+SN+LO+S2, 秋季为S1+S2+J+SN+X1+LO+X2, 冬季为S1+X2+C+X1+J+Y, 春季为S1+SN+H1+J+X1+X2。丝状蓝藻的种类组成(包括S1、S2、SN、TC和H1)在四季间有所更替, 但其优势度并未改变; 季节间水库分层的形成与打破, 及水体光照强度、牧食强度和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变化, 导致了该地区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之间的此消彼长。RDA分析显示, 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受水温(WT)、营养水平(包括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硝态氮NO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SD)等环境因子的驱动。研究发现, 优势功能群现存量均表现出随营养水平和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因此为防止丝状蓝藻在高营养水平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促进下发生暴发性增殖, 需要对该地区水库水质进行有效管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122.
深圳市最大的水库铁岗水库的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拥有18目42科74属98种鸟类,其中非雀形目鸟类占全部鸟类总种数的39.8%,雀形目鸟类占60.2%。水库内的鸟类包括留鸟52种、冬候鸟34种、夏候鸟10种,旅鸟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省级保护鸟类9种、中国濒危鸟类1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收录鸟类8种、中日协定保护鸟类32种、中澳协定保护鸟类8种。在高度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部分大型水库及周边的水源保护区域可提供多样的栖息地,有助于增加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3.
三种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对完全水淹的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3种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在完全水淹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对这3种植物的生态指标(枝条、叶和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和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水淹条件下,虉草、牛鞭草和狗牙根都不产生新的枝条,它们通过减少总叶数、总叶长和生物量的方式来适应水淹环境。虉草和狗牙根通过减缓枝条生长速率来适应水淹环境,而牛鞭草则是通过先加快生长后抑制生长来保存活力。虉草、牛鞭草和狗牙根均以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消耗,降低根系活力等方式来适应长期的水淹环境。3种草本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狗牙根、虉草、牛鞭草。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解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产毒特征和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从广东省供水水库中分离得到28 株微囊藻(Microcystisspp.),对它们的产毒特征和15 株微囊藻的ITS 序列进行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 的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库中的微囊藻以产毒藻株占优势,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类型为MC-RR.广东省15 株藻株的ITS 序列相似性大于93.2%,在用相邻法(NJ)构建的系统树上,不同形态的种和不同地理区域的藻株没有区分开,产毒和非产毒藻株没有形成独立分支.这说明微囊藻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TS 序列和mcyE 存在没有相关性,表型不能够反映藻株的进化关系.因此,有必要将藻类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方法结合起来对蓝藻进行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25.
聚龙潭水利风景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的东辽县境内,与辽宁省西丰县毗邻。景区建设以聚龙潭水库为中心,山水与人文景观自然布局,立体构图,水陆共生,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26.
乌伦古河流域克孜赛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孜赛水库是乌伦古河源头的一个小型水库,2008年7月(夏季平水期)、2008年10月(秋季枯水期)和2009年5月(春季丰水期)对水库内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2种(属),隶属于8个门,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3个时期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趋势为:枯水期(25.221±3.605×106ind/L)>平水期(12.539±1.064×106ind/L)>丰水期(1.052±0.077×106ind/L)。各季节优势种的组成因气候温度差异而变化,其中以夏季平水期最多,达9种。克孜赛水库温度和水量的变化共同导致了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较一致: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则于丰水期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7.
在二滩水库集水区,按照当地生态政策发展以坡度为指标构建了10种未来土地覆被格局情景,研究生态系统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减轻水库面源污染、产水发电服务及价值对未来覆被格局的响应程度,并兼顾相关产业收益的变化,权衡各种情景格局的服务效益,优选利益相关方福祉提升幅度最大的情景格局。结果表明:1)现有土地覆被格局对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功效的发挥不合理,而以退耕还林政策指导区域土地覆被格局变化,对集水区减轻河道和水库泥沙淤积具有较好功效。10种情景下,保沙价值的高低关系同入库泥沙量正好相反,遵循"随地表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的增加,保沙价值增加"的规律。随产沙总量的增加,高产沙强度像元呈现从水库周边逐渐向中上游蔓延的趋势。2)退耕还林政策单纯以坡度作为指标,指导土地覆被的转化,对集水区减轻水环境磷素非点源污染功效较差。除了全为未利用地覆被的情景10,余下9类情景模拟的入库磷素量及过滤磷素经济价值的高低关系完全一致,呈农田草地林地的规律。随入库磷素总量的增加,高强度磷素输出像元从雅砻江流域源区和大河湾区,逐渐蔓延扩散至集水区整个水网。3)随着集水区地表林地覆盖面积比例的减少,集水区生态系统总发电净利润值增加,且高净利润像元呈现从冕宁和喜德县的东部逐渐向整个集水区东南部乃至整个下游蔓延的趋势。4)从减轻对环境的负效应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福祉的角度,以坡度6°上下划分林地和耕地的情景5和以坡度15°和6°为阈值划分林草农的情景3为除极端的情景外,综合指标提升最高的两种情景。  相似文献   
128.
长寿湖水库在1955年开始蓄水,原为蓄洪和发电而建,自长寿湖农场建立后更利用以发展渔业,这样对水库的利用增加了主要项目。我国因水利工程的迅速地发展,中小型水库的出现已如雨后春筝的形势。但渔业利用和管理方法,多数采取大量放养并投放食料,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植被在吸附和净化TSP的同时,其正常生理生态过程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2009年4、5月,对厦门市汀溪清洁对照区、厦大文教区、仙岳商贸区和海沧工业区大气TSP浓度及研究区内行道树芒果(Mangifera indica)的光合生理参数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汀溪、厦大、仙岳和海沧的日均大气TSP浓度分别为0.061、0.113、0.120和0.205 mg·m-3;不同功能区行道树芒果受到的胁迫作用为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清洁对照区. 大气TSP污染导致芒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同时也是胞间CO2浓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高浓度的TSP污染通过限制气孔导致芒果的光合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0.
2010年5月-2011年3月,调查了紧水滩水库(Ⅰ-Ⅵ站)浮游轮虫的群落及与水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轮虫45种,污染指标种37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α中污带污染指示种类分别占总指示轮虫的32.4%、35.1%和24.3%.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tylata).轮虫群落密度变幅为4.8~542.5ind.·L-1,平均135.7ind.·L-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2.60~3.65,平均3.20:QB/T值变幅为0.83~2.50,平均1.39.Ⅰ-Ⅱ站的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QB/T值较大;而Ⅲ-Ⅵ站的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QB/T值较小.QB/T值随着水体透明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紧水滩水库属于寡污-中污(贫-中营养型)水体,其中Ⅰ-Ⅱ站为中污(中营养型),Ⅲ-Ⅵ站为寡污-β中污(贫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