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场展开,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3年8月,针对374只圈养马麝,采用基于量表的个性评价法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可建立包含17个个性项目的圈养马麝个性量表,因子分析显示每个项目公因子方差和载荷均大于0. 4,各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0. 33%,表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此外Cronbach’sα系数为0. 78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设计合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圈养马麝划分为五大个性维度:侵略性、社会性、刻板性、温顺性、活跃性。研究发现,圈养马麝个性维度与野生个体的个性类型划分存在差异,主要是受圈养条件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圈养马麝个性量表和五大个性维度的建立对指导马麝繁育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填补了马麝个性研究的空缺,并为进一步进行麝类动物个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此类个性层次研究方法具有较好区分度,可为其他动物个性的初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万代兰属的属间界限划定及其亲缘关系重建是兰科分类系统中的难解之谜。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珍稀濒危植物大花万代兰的一对深裂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大花万代兰早期的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药室,每个药室的小孢子囊中央分化出一条在花药成熟时会降解的不育隔膜组织,形成两个不等深裂的花粉团。(2)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5~9层,包括2~6层药室内壁,符合多层型花药壁发育类型;绒毡层细胞为单核,腺质型,在花药成熟时,表皮、中层和绒毡层皆降解,仅留下2~6层纤维性加厚的药室内壁。(3)小孢子母细胞经过连续型胞质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和左右对称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个胼胝质内,完成有丝分裂形成了2 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紧密排列,且由于隔膜组织的降解,最终发育为一对深裂的花粉团。根据现有兰花花药发育资料,分析了大花万代兰花粉团发育的胚胎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万代兰属错综复杂的系统分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3.
王艳杰  申家恒 《植物学报》2007,24(3):425-432
以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柴胡花药具4个药室, 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构成, 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产生正四面体型小孢子。成熟花粉三细胞型。胚珠倒生型, 单珠被, 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常为一个雌性孢原直接发育而成, 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或T型排列, 多数情况为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 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 珠被内表皮细胞特化成珠被绒毡层。同一朵花中, 雄蕊先熟, 记 录了花蕾大小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4.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罗汉松雄球花、小孢子及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特征,以揭示罗汉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规律,为罗汉松的生殖和杂交组合提供胚胎学证据。结果发现:(1)罗汉松花芽于每年的7月开始分化,至次年5月花粉成熟散粉,雄球花由单生的卵圆形转为2~3个葇荑花序并生,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圆柱状的花序轴上,每一小孢子叶远轴面基部并列着生2个小孢子囊。(2)小孢子囊壁发育过程中由外及里出现各由1层薄壁细胞组成的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至散粉前,后两者基本被分解吸收。(3)同一小孢子囊内的造孢细胞发育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两种排列方式,成熟的雄配子体包括生殖细胞和粉管细胞,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第一和第二原叶细胞大部分被分解消失。(4)电镜下罗汉松花粉粒为典型的松花型花粉,两侧各具1个气囊,远极面具一萌发沟,花粉粒表面具纹理或皱褶。  相似文献   
25.
野牛草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雌穗比雄穗难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小于8mm雄幼穗在2mg/L2,4-D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0%~86.8%;添加10mg/L AgNO3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明显,但可改善愈伤组织质量。2mg/L 2,4-D结合0.1mg/L 6-BA的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继代超过3次、继代间隔超过3周,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明显下降。雄穗愈伤组织在含1.0mg/L 6-BA培养基上,弱光条件下分化出芽的频率较高,达31.8%~35.0%;附加3%麦芽糖既可减轻褐化程度,又利于丛生芽的分化。分化苗在1/2MS 0.3mg/L IBA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62.5%。  相似文献   
26.
钱义咏   《广西植物》1998,18(4):354-354
短雄大花珍珠菜新变种图1LysimachiaviolascensFranch.var.brevis-taminaY.Y.Qian,var.nov.Avar.violascentidifertcaulesupernerami ficanti,folis...  相似文献   
27.
鸣叫雄蝉的听觉反应及其与发声的内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蚱蝉 (C .atrata Fabr.)的静息雄蝉对 70dB(SPL)左右的刺激声脉冲反应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简称“听神经电位”)的潜伏期和幅值分别平均为 ( 3 .92±0 .2 8)ms和 ( 0 .32± 0. 2 2 )mV ,鸣叫雄蝉虽对外部刺激声脉冲基本无反应 ,但对耦合在刺激声脉冲中的叫声脉冲有敏感反应 ,听神经电位的潜伏期和幅值分别为 ( 4 .1 6±0 .43)ms和 ( 0 .46± 0 .2 5 )mV .鸣叫雄蝉听神经电位前的负电位表征了发声与听觉神经回路之间存在内源联系 .  相似文献   
28.
向左甫  霍晟  肖文 《动物学研究》2010,31(2):189-197
雄猴照料婴猴行为通常都是从雄猴的角度来分析该行为具有何种适应功能,很少有研究关心为什么雌猴会让雄猴参与照料活动。该文通过西藏小昌都黑白仰鼻猴群的系统观察取样,采用回归分析雄婴照料行为季节变动与婴猴年龄及生态因子(环境温度、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试图分析是否由于能量胁迫导致雌猴让雄猴参与照料活动,并通过分析高能量胁迫季节(环境温度低、食物缺乏,婴猴年幼需要雌猴携带多)与低能量胁迫季节(环境温度高、食物丰富,婴猴年长需要雌猴携带少)雄婴照料行为差异检验了能量胁迫假说。结果表明雄婴照料行为与温度呈负相关函数,而雌猴照料婴猴行为与温度呈正相关函数;在高能量胁迫的季节,雄猴参与照料行为多,而在低能量胁迫的季节雄猴照料行为少。因此,作者认为是能量胁迫迫使雌猴放弃部分照料婴猴的机会,雄猴利用照料机会获得了其他利益。  相似文献   
29.
黄衡宇  龙华  易婷婷  李鹂 《广西植物》2010,30(5):584-593
用石蜡切片法对獐牙菜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首次观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属于腺质型绒毡层,药室内具有的退化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2层;药室内壁同表皮同时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多为2-细胞类型,偶见3-细胞型,具三萌发孔。  相似文献   
30.
楼梯草属研究随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0,30(6):713-727
在该文中首次给出革叶楼梯草的雄头状花序描述;还给出樱叶楼梯草雄头状花序的修正描述和兜苞墨脱楼梯草的修正特征集要;写出托叶楼梯草和南川楼梯草二种的分类学修订,其中包括2新变种和2新等级;描述了小叶楼梯草组的1新种和骤尖楼梯草组的3新种;数年前被归并为异名的兜苞墨脱楼梯草和五肋楼梯草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