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裸子植物雄球花——纤细堆囊穗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自中国东北晚三叠世羊草沟组的一种裸子植物雄球花——纤细堆囊穗。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发现这种雄球花小孢子叶末端的裂片在形态上差异很大,这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十分重要的特征。这些保存精美的化石对于纤细堆囊穗特征的阐明和修订以及物种复原很有帮助。将中国的标本与西伯利亚堆囊穗、小堆囊穗、乌尔马堆囊穗和被定为长叶拜拉的雄球花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与纤细堆囊穗在特征上一致,故将它们处理为纤细堆囊穗的异名。修订后的纤细堆囊穗包括上面所提到的所有种。同时,也讨论了堆囊穗属可能的演化意义。它可能是银杏属的远祖,经过小孢子囊数目的减少和小孢子叶长度的缩短而演化到现在的银杏,而产自辽西早白垩世的辽宁银杏可能代表了堆囊穗和现代银杏在形态演化上的一个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72.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3.
高等植物的雄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核发育的过程可以人为划分为3个阶段:小孢子胚性潜能的获得、细胞分裂的起始和胚胎的分化形成。文章介绍每一阶段所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其中侧重点在基因表达的变化,包括转录因子基因、与胁迫有关的蛋白质基因、淀粉合成及蛋白质分解相关基因以及近年来发现的与胚胎发生有关的调节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4.
太白红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的雄球花7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5~6层细胞: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周原质团型。造孢细胞在7月下旬形成,8月上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8月下旬开始减数分裂,于10月上旬进入双线期,并以双线期渡过休眠。翌年3月下旬解除休眠继续进行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到5月初小孢子从四分体内释放出来,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5月中旬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雄配子体)并开始散粉。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75.
粪巨螯螨雄螨描述(蜱螨亚纲:革螨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 Berlese,1 889)在所查到的文献中仅描述有雌螨 [1 - 5] ,今根据集安标本描述其雄螨。图 1- 4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Berlese)♂1 .背面 ;2 .腹面 ;3 .螯钳 ;4.足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 Berlese,1 889)雄螨 (图 1 - 4)体黄色 ,近六角形 ,长宽 4 0 2× 2 30μm。背毛 34对 ,均短小光滑 ,F1 基部距离较远。全腹板有胸毛 3对 ,胸后毛 1对 ,生殖毛 1对 ,腹毛 4对 ,围肛毛 3根。胸区有隙孔2对。Ad位于肛孔前缘水平 ,Ad与 PA约等于肛孔长。气门沟前端达到颚基。头盖看不清。螯钳导精…  相似文献   
76.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MA的克隆、表达及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发现新基因 ,寻找日本血吸虫病新疫苗候选分子 ,采用Sj雄虫免疫血清筛选Sj成虫cDNA文库。经测序发现新基因Sj MA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 ,推测其由 2 4 9个氨基酸组成 ,编码分子量为 2 8.8kD的可溶性蛋白质 ,并带有多个能被磷酸化激活的位点 ,提示其可能为一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将Sj MA的cDNA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5X ,获得Sj MA原核表达的重组体rSj MA/GST ,并在E .coli中高效表达为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 ,分子量为 5 4 .8kD ,Western印迹显示融合蛋白质能被抗雄虫和抗GST血清识别。融合蛋白质免疫小鼠可诱导 34.2 9%的减虫率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表明新基因Sj MA表达的蛋白质能诱导小鼠的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提示其作为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7.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细胞学压片法,对焕镛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 (Dandy) Law]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花粉萌发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焕镛木花单性,雄花的雄蕊多数、离生,每一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5~7层.腺质绒毡层具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以四面体型为主,并有交叉型和左右对称型,偶见T型和直线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变形及败育现象.花粉萌发率为79.89%~80.62%.结合焕镛木花粉粒数目和萌发率的分析认为,雄配子体发育中的败育不是影响焕镛木濒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记述纹石蛾科弓石蛾亚科1新纪录属,美赛弓石蛾属Maesaipsyche,及1新种,即细齿美赛弓石蛾Maesaipsyche serrulata Sun et Yang ,sp.nov.(广西),其阳具缺阳基侧突而与Maesaipsyche mekongensis Mey相似,但新种中附肢背缘近端部具齿突、外侧缘具细齿.并记述绒弓石蛾属Parapsyche 1新种,即北京绒弓石蛾Parapsyche beijingensis Sun et Morse,sp.nov.(北京),该种肛上附肢与第10节完全愈合,阳具特别发达,与Parapsyche kchina Schmid相似;但新种阳茎基背突为1对瘤状突,其上着生短刺,阳茎基背突上方具1兜状结构,背面观时端部膨大成圆盘.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9.
董文霞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2009,29(1):178-184
田间观察了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 Patch 、山楂圆疣蚜Ovatus crataegarius (Walker)等3种蚜虫对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 (1R,4aS,7S,7aR)-荆芥醇]的反应,并且调查了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对桃蚜的田间引诱活性的相互作用.在有冬寄主或夏寄主植物的田中,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到桃蚜雄蚜与雌性母的数量显著多于对照诱捕器的诱捕数;但在非寄主植物的田中,却引诱不到桃蚜.苯甲醛(冬寄主植物桃树Prunus persica的主要挥发物组分之一)能够增强桃蚜雄蚜的引诱作用.绣线菊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荆芥内酯有反应,而山楂圆疣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和人工合成的荆芥内酯都没有反应,但对荆芥醇有反应.并且在荆芥醇中添加荆芥内酯之后对山楂圆疣蚜雄蚜引诱活性显著提高.还讨论了雌性蚜产生化合物被雄蚜作为性信息素、被雌性母作为聚集信息素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王春易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1-34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遗传的细胞基础”模块选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阐明生命的延续性,即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雌、雄配子通过融合将双亲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本文将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组织提出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