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1三体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约95%患儿的超数21号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且随母龄增加患儿出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首次运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对不同年龄女性体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其21号染色体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也随之增加,但21号染色体丢失无年龄效应, 且21号染色体不分离频率远高于其丢失。该结果表明,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与生殖细胞同样存在年龄效应。 Abstract  Trisomy 21 i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sease in human. More than 90% is derived from mother. With the advancing of mother's age, the frequency of trisomy 21 is increasing. We det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mosome 21 missegregation and age in cytokinesis-blocked female lymphocyt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chromosome 21 specfic prob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ge effect also exists in female somatic cells as in gamets.  相似文献   
92.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3.
由小麦×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后代的RFLP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的rDNA克隆pTa71和与小麦基因组有部分同源性的玉米(ZeamaysL.)DNA克隆作探针,对由小麦x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后代群体进行RFLP分析。结果发现,不但用pTa71在这些DH后代中检测到rDNA所发生的明显的减少和扩增及非转录间隔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而且用与小麦基因组部分同源的玉米克隆MR13和MR50在一些DH后代中检测到缺失变异,特别是用MR13在普通小麦DH系的18号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大幅度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即原来的4.3kb的强信号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40.0kb、2.5kb和2.0kb三条杂交带。这可能与小麦基因组DNA较大的重排事件有关,也可能是由外源的玉米DNA插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
基于传统湿法制备豆乳(粉)工艺基础,采用连续密闭蒸煮浓缩、麦芽糊精/β-环糊精乳化及风味蛋白酶低限制性酶解风味修饰处理技术制备多肽脱苦强化型豆乳(粉),研究风味修饰联控技术制备工艺对豆乳(粉)中多肽得率、苦味值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加工工艺。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对低酶—风味修饰联控制备多肽脱苦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5%、限制性酶解时间18 min、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添加量比值为2.5∶1、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总添加量为16%,此条件下多肽得率达到最高为10.21%,并消除豆乳苦味。通过各理化性质发现,风味蛋白酶酶解修饰与麦芽糊精/β-环糊精乳化修饰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96.
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UCB-nHSC)种类多样,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凸显其作用。本文归纳了脐带血中发现的胚胎样干细胞、非限制性体干细胞、多系性祖细胞及多潜能祖细胞、神经祖细胞的非造血干细胞的特性,指出目前研究应用领域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与其他细胞相比在应用方面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UCB-nHSC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肌型肌酸激酶基因(CKMM)A/G多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多奇  胡扬  刘刚  吴剑  龚莉 《遗传》2005,27(4):535-538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CKMM基因NcoI 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的具体多态形式, 采用PCR-RFLP技术, 对306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北方汉人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并对3种基因型的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用卡方检验对所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结果NcoI 位点多态性测序结果为:A/G颠换; 等位基因频率是A=86%,G=14%;基因型频率为:A/A=74%, A/G=24% , G/G=2%;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认为中国汉族群体CKMM 基因NcoI酶切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欧美人群相比有极显著差异,而与韩国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8.
NRSF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负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拟通过RNAi的方法降低NRSF表达以进一步观察其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含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P-LUC)的pcDNA3.1报告载体.通过RNAi序列设计软件进行NRSF干涉片段及脱靶对照片段的设计,然后构建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产生慢病毒干涉毒液,用其感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细胞株,利用RT-PCR、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RSF的干涉效果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构建具有NRSF干涉效果的慢病毒干涉载体成功,并获得了稳定干涉NRSF及脱靶对照的HeLa细胞株,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NRSF干涉片段的干涉效率为56%(n=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证实干涉后NR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T-PCR实验表明干涉NRSF后下游基因开始表达,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活性增强了2.4倍(n=3,P<0.01).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NRSF的慢病毒干涉载体并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HeLa细胞株,干涉NRSF后,其下游基因特别是胰岛素基因开始表达.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发育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
Symbiotic algae (Symbiodinium sp.)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are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how coral reefs will respon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on the diversity of Symbiodinium sp. in 48 scleractinian coral species from 25 genera and 10 families sampled from the Xisha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use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DNA large subunit gene (rD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Symbiodinium Clade C was the dominant zooxanthellae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in the Xisha Islands; (ii) Symbiodinium Clade D was found in the corals Montipora aequituberculata, Galaxea fascicularis, and Plerogyra sinuosa; and (iii) both Symbiodinium Clades C and D were found simultaneously in Montipora digitata, Psammocora contigua, and Galaxeafascicularis. A poor capacity for symbiosis polymorphism, as uncovered by RFLP, in the Xisha Islands indicates that the scleractinian corals have low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zooxanthellae diversity using other molecular marker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16SrRNA和16S-23SrRNA间区片段是常用细菌分类鉴定靶点,本研究探讨人工神经原网络(ANN)对上述位点PCR扩增产物数据分析在细菌快速鉴定方面的价值。方法2对15SrRNA基因荧光引物和1对16S-23SrRNA区间基因引物用于扩增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317株细菌。相关毛细管电泳(C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数据进行人工神经原网络分析。结果16S-23SrRNA基因的RFLP数据对未知菌鉴定的准确率高于16SrRNA基因的SSCP数据,分别为98.0%和79.6%。结论实验证明了人工神经原网络作为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于简化细菌鉴定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