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筛选有效的驱虫药物,本研究观察了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片剂、芬苯达唑膏剂和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统计了驱虫前后粪检蛔虫卵转阴率及排虫情况。结果表明,除芬苯达唑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效果较差外,3种药物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用药安全且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32.
国产伊曲康唑(易启康)间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易启康(国产伊曲康唑)胶囊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易启康胶囊200mg,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或者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3个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4.3%,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2%和95.0%;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7.1%和96.7%。结论易启康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3.
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涂波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2):100-103,91
目的分别评价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疗效,为足癣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有24篇文献入选,总病例数为3059例。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的疗效优于咪康唑和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的疗效明显优于克霉唑乳膏;缺乏特比萘芬和联苯苄唑乳膏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口服特比萘芬(250mg/d,治疗2周)或伊曲康唑(100mg/d,治疗4周)均明显优于安慰剂和灰黄霉素(500mg/d,治疗4周或6周)。结论外用特比萘芬和联苯苄唑乳膏疗效均较理想;口服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micafungin,MFG)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为NCCLS)制定的M27-A2和M38-A方案测定86株念珠菌和35株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结果MFG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MIC90从高到低依次为:氟康唑(FLC)敏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0.125μg/ml,FLC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株为0.25μg/ml,克柔念珠菌为0.5μg/ml,近平滑念珠菌8μg/ml,季也蒙念珠菌>16μg/ml。MFG对烟曲霉的MEC90为≤0.03μg/ml,对非烟曲霉的曲霉属MEC90为0.06μg/ml。MFG与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AMB)不存在交叉耐药,对FLC耐药的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的曲霉、AMB不敏感的曲霉均有好的抑菌活性。结论MFG对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包括对唑类耐药和AMB不敏感的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5.
更正声明CSCD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2):154-154
本刊2022年2月出版的第17卷第1期“综述”栏目中《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第56页第2段中“絮状毛癣菌”更正为“絮状表皮癣菌”。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55岁,因反复高热,多发淋巴结及脾肿大入院。骨髓穿刺培养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和联合组(n=60,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IGF-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P2潜伏期均缩短,P3波幅均升高,且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P2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IGF-1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在盐酸多奈哌齐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认知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调节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BDNF、IGF-1水平。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及对血清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62p、CD63、PA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63、PAF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血清CD62p、CD63、PAF的表达,改善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 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 5 mg/kg)、来曲唑(LZ, 300 mg/kg)和高温(33.5℃) 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 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 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研究发现, MT、LZ和高温共同作用可诱导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型雄性, 完全性逆转个体运动型精子比例与XY雄鱼无显著性差异, 组织学切片也显示其精巢中存在大量精子细胞, 推测XX伪雄鱼具有正常的繁殖功能。随后, 以XX伪雄鱼为父本, 正常XX雌鱼为母本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 获得了57万尾基因型全部为XX的黄颡鱼苗种, 并将其成功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在幼鱼60日龄和120日龄时取样发现, 分别有2.8%和12.0%的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雄性化, 推测其可能受到池塘自然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了性逆转。其余XX雌鱼卵巢发育良好, 来年繁殖季节可作为规模化人工繁殖的雌性亲本。研究成功开展了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工作, 为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也为黄颡鱼新品种选育中雌性选育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