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摘要:【目的】产D-阿拉伯醇的耐高渗酵母的筛选、鉴定和产D-阿拉伯醇条件的优化。【方法】通过电镜、Biolog GN、(G+C)含量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了描述。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以及旋光度实验鉴定纯化产物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产D-阿拉伯醇的发酵条件。【结果】本文筛选得到一株产D-阿拉伯醇的新型菌株,经鉴定属于假丝酵母属并命名为Candida sp. H2。200 mL摇瓶发酵生产D-阿拉伯醇的单因素优化实验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50  相似文献   
12.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必须用全称。对科技期刊来说,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括9以下的各位数字,除个别特例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教材、两种商品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分枝杆菌脂聚糖的方法,初步比较分析不同菌株来源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和脂甘露聚糖(Lipomannan,LM)的结构差异及研究脂聚糖刺激对巨噬细胞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iton X-114液相法提取脂聚糖,电洗脱法分离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进行分子量鉴定;基于特异性识别非还原性末端α-D-甘露糖基的刀豆球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分析新诺分枝杆菌JDM601、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和耻垢分枝杆菌mc2155脂聚糖的结构差异;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聚糖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电洗脱法成功纯化出3种菌株脂聚糖;MALDI-TOF/TOF-MS鉴定发现,分子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新诺分枝杆菌JDM601、耻垢分枝杆菌mc2155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来源的脂聚糖。Western blot显示,Con A能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来源的LAM相互作用,而不能与新诺分枝杆菌JDM601和耻垢分枝杆菌来源的LAM相互作用;并且发现Con A与新诺分枝杆菌JDM601来源的LM有很强的反应,然而与其余两种来源的LM反应很弱。3种菌株来源的脂聚糖均能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首次成功对来源于中国临床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脂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初步探讨了不同菌株来源分枝杆菌脂聚糖的结构差异,并表明LAM和LM均能刺激巨噬细胞诱导COX-2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宿主的毒力和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翟丽娜  楚璞  管荣展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1956-1961
利用同源克隆法从甘蓝型油菜中获得了1个类成束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基因(FLA),命名为BnFLA。BnFL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200bp,编码3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 885.9Da,等电点为6.37。预测的BnFLA蛋白包含N-端信号肽、2个AGP-like结构域、2个fasciclin-like结构域和C-端GPI-anchor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FLA氨基酸序列与BrFLA17和AtFLA2进化关系较近,一致性分别为98%和87%。qRT-PCR分析表明,BnFLA基因在油菜各组织均有表达,并以下胚轴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子叶,茎秆中表达最少;BnFLA基因的表达受到GA3、BR、IAA、ABA和NaCl的诱导,但受6-BA、蔗糖、低温和PEG抑制。研究认为,油菜中BnFLA基因可能参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非生物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15.
3-脱氢莽草酸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除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还可用于合成己二酸、香草醛等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证明具有去酪氨酸反馈抑制的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基因aroFFBR以及转酮醇酶基因tktA可以有效影响3-脱氢莽草酸的过量合成。通过增加aroFFBR和tktA串联过量表达的拷贝数,可使工程菌株在摇瓶发酵条件下3-脱氢莽草酸产量提高2.93倍。通过同源重组无痕基因敲除技术依次敲除出发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B2834的乳酸、乙酸、乙醇等副产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ldhA、ackA-pta和adhE,可使工程菌株的3-脱氢莽草酸产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1.83 g/L,是初始出发菌株大肠杆菌E.coli AB2834产量的6.7倍。利用5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62 h后工程菌株3-脱氢莽草酸产量达到了25.48 g/L。本研究可为构建有应用前景的3-脱氢莽草酸生产菌株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取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方法:MTB菌体彻底破碎后,去脂,去蛋白,上清液经苯酚萃取,酒精沉淀,得到LAM;以提取的LAM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血清中的LAM抗体。结果和结论:提取到LAM抗原,免疫印迹表明,LAM迁移范围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40×103,主要集中在35×103处。在6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43例LAM-ELISA检测阳性(敏感性为67.19%);在67例健康志愿者中,有64例LAM-ELISA检测阴性(特异性为95.52%)。  相似文献   
17.
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的基础上建立植物保护剂的研究方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以表示驱避成虫选择寄主,干扰成虫的产卵行为,对卵孵化的影响,以及干扰幼虫的行为,包括逃避、拒食、幼虫特别是初孵幼虫中毒死亡的作用.采用所建立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菜田附近大多数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抽提物(干重1g·100ml-1)如大叶桉(Eucalytus rubusta)、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等对保护十字花科蔬菜免受小菜蛾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印楝油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机油乳剂(CAL TEX产品)对桔全爪螨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Theropithoan)、 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 sylvanas)。 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 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 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 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 非洲狒狒类(Papio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 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 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 2) 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 3) 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 4) 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 因此, 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Covalent cross-linking of soluble extracellular arabinoxylans in living maize cultures, which models the cross- linking of wall-bound arabinoxylans, is due to oxidation of feruloyl esters to oligoferuloyl esters and ethers. The oxidizing system responsible could be H2O2/peroxidase, O2/laccase, 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cting non-enzymically, To distinguish these possibilities, we studied arabinoxylan cross-link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living cultures, exogenous, soluble, extracellular, feruloylated [pentosyl-3H]arabinoxylans underwent cross-linking, beginning abruptly 8 d after sub-culture. Crosslinking was suppressed by iodide, an H2O2 scavenger, indicating dependence on endogenous H2O2. However, exogenous H2O2 did not cause precocious cross-linking, despite the constant presence of endogenous peroxidases, suggesting that younger cultures contained natural cross-linking inhibitors. Dialysed culture-filtrates cross-linked [^3H]arabinoxylans in vitro only if H2O2 was also added, indicating a peroxidase requirement. This cross-linking was highly ionic-strength-dependent. The peroxidases responsible were heat-labile, although relatively heat-stable peroxidases (assayed on o-dianisidine) were also present. Surprisingly, adde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even after heat-denaturation, blocked the arabinoxylancross-linking action of maize peroxidases, suggesting that the horseradish protein was a competing substrate for [^3H]arabinoxylan coupling. In conclusion, we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ross-linking of extracellular arabinoxylan in living maize cultures is an action of apoplastic peroxidases, some of whose unusual properties we report.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多辐藻属(Myriactula)三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日孝 《植物研究》2003,23(2):137-140
报道中国产粘膜藻科(Leathesiaceae)多辐藻属(Myriactula)三个新记录种:阿拉伯多辐藻(Myriactula arabica)、粗丝多辐藻(M.clavata)和马尾多辐藻(M.sargas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