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骨碎补煎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MMP-9及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骨碎补煎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转化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TNF-α、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降低,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TNF-α、TPⅠNP及β-CTX水平较低,而PTH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L2~4、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骨碎补煎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下调MMP-9及TNF-α水平,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及其产生的生物膜的抑菌作用。方法将滴有不同浓度的大黄素药液的滤纸片放在长有白假丝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抑菌效果的区别。在体外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用浓度为2.500、1.250、0.625、0.312和0.165mg/mL的大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已建立好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观察5个浓度的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个浓度下的生物膜。结果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抑菌率升高。CLSM观察:大黄素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使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以及对肝功能、内毒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入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连用30d。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降低(治疗组:t=5.61,t=5.25,t=2.89;对照组:t=4.76,t=2.75,t=1.82,P0.05或P0.01),且治疗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明显(t=2.16,t=4.50,t=1.80,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t=4.18,P0.01),而对照组患者内毒素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量PCR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柔嫩梭菌、数量显著上升,肠杆菌属数量显著下降(t=8.06,t=4.38,t=5.09,t=-14.35,P0.01)。肝硬化患者肠道定植抗力B/E值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r=-0.63,P0.01)。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调节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形成紧密的生物学屏障,进而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发挥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评估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晚期妊娠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10例晚期妊娠便秘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孕妇分为三组,分别为小麦纤维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小麦纤维素组孕妇给予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商品名:非比麸),3.5 g/次,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益生菌组孕妇给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首次2.1 g,以后1.05 g/次,3次/d,温水送服,连续服用2周。联合组孕妇给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和小麦纤维素颗粒(用法同前),连续服用2周。比较三组孕妇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评分和每周排便次数,粪便菌群中乳杆菌属、肠球菌属、酵母样真菌变化情况。观察三组孕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孕妇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益生菌组(84.29%)和小麦纤维素组(8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孕妇大便性状评分和每周排便次数均优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孕妇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均高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孕妇酵母样真菌均低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检测血糖无异常。结论 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晚期妊娠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大便性状和增加排便次数,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5.
缬沙坦沙库比曲片与依那普利叶酸片均属于复方创新药,即其中单药在组成复方后的疗效或适应证发生新的变化。针对临床需求、 疗效以及循证依据,详细剖析这两种复方创新药的组方特点,重点探讨复方创新药与一般复方药的区别,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和基于患者 人群特点的重大新药创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野生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正常植株和花被片自然变异植株的外观形态差异很大,该研究以二者为材料,利用常规PCR和高效热不对称PCR(Hi-Tail PCR)技术从其正常和变异植株的基因组中各分离得到1个B类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二者隶属于B类MADS-box基因AP3家族的旁系同源基因AP3-3分枝,分别命名为NArAP3-3(正常植株)和VArAP3-3(变异植株)。NArAP3-3基因全长3 795bp,VArAP3-3基因全长3 898bp,二者均含有1个666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21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其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K区、Ⅰ区和C区。对比NArAP3-3和VArAP3-3基因的全长序列,发现VArAP3-3基因比NArAP3-3多了1段49bp的插入,且在ORF序列与NArAP3-3基因相比有4个碱基突变。对二者的全长序列、所编码的221个氨基酸及插入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二者在基因启动子、蛋白质基本性质、结构功能域、二级三级预测结构等方面均有差异,推测这些差异可能是花被片变异产生的原因之一。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其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白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Ras/cAMP/PKA途径在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生物被膜形成、有性生殖以及耐药性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通路由GTPases(Ras1和Ras2)、腺苷环化酶(Cyr1)、cAMP水解酶(Pde1和Pde2)以及PKA激酶(包括催化亚基Tpk1和Tpk2,调节亚基Bcy1)构成。环境因子通过Ras/cAMP/PKA途径调控下游转录因子,进而调节白念珠菌多种生物学行为。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白念珠菌Ras/cAMP/PKA信号通路感应胞外环境因子和调控细胞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抗真菌化合物NT-89作用后白念珠菌蛋白质组的含量变化。方法提取NT-89作用前后的白念珠菌总蛋白与细胞壁蛋白,利用iTRAQ技术检测蛋白提取物中蛋白质的相对丰度,寻找药物作用前后的差异蛋白,并利用GO数据库注释蛋白质功能分类。结果总蛋白(TP)提取物中检测出295种差异蛋白,其中的Ywp1p、Pga10p在总蛋白中含量下调最为显著。细胞壁蛋白(CWP)提取物中有6种GPI锚定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NT-89影响了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完整与功能,iTRAQ技术能够为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白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体内植入器材表面生物膜的形成,造成其耐药现象的逐年增加。目前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靶酶基因的突变、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生物膜滞留菌的形成等,其中滞留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饥饿状态下,不仅滞留菌的形成比例增加,转录因子GCN4表达也增加,滞留菌的形成与转录因子GCN4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综述白念珠菌滞留菌及转录因子GCN4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