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为探讨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的传递特点,利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 FISH)等方法,对小偃麦8801(AABBEE)与硬粒小麦(AABB)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株系Du_No.2和Du_No.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分子标记检测株系Du_No.2及Du_No.4分别能扩增出长穗偃麦草2E、4E染色体特异条带。(2)GISH和ND FISH分析显示,株系Du_No.2和Du_No.4分别附加了1条2E和4E染色体,表明株系Du_No.2 和Du_No.4分别为硬粒小麦 长穗偃麦草2E和4E单体附加系。(3)2个株系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发现,后期Ⅰ、Ⅱ和末期Ⅱ都有E染色体分离异常现象,且株系Du_No.2和 Du_No.4的异常率分别为22.24%和36.18%。(4)2个株系分别与硬粒小麦进行正反杂交的后代PCR分析表明, 2E和4E染色体经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4.41%和2.17%,而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都为零,表明2E和4E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能通过雄配子传递,但不通过雌配子的传递。该研究为创建全套硬粒小麦 长穗偃麦草双体附加系及代换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2.
任毅华  罗大庆  周尧治  方江平  卢杰 《生态学报》2019,39(21):8048-8057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3.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RNA的其中一员,其结构类似于mRNA,但由于没有保守的开放阅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质。LncRNAs曾被认为是基因转录后的异常现象或噪音,没有任何的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可作为重要的调控分子参与人类正常或异常的生物学活动过程。LncRNAs与神经系统功能、机体代谢紊乱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表达于宫颈癌的lncRNAs通过发挥抑制肿瘤或促进肿瘤的作用,参与调控宫颈癌的各个生物学过程。文中结合最新报道就lncRNAs在宫颈癌的异常调节、分子调节机制和潜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并且缺乏蛋白质编码潜能的RNA分子。最初lncRNA被认为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且无生物学功能。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lncRNA被鉴定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印记、基因组重排、染色质修饰、细胞周期调控、转录、剪接、mRNA降解和翻译。lncRNA异常表达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增生性疾病,包括胃癌、肝癌和直肠癌等。其中,睾丸相关的高度保守的致癌长非编码RNA(testis-associated highly-conserved oncogenic long non-coding RNA,THOR)是一种非常保守的非编码RNA,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并广泛存在于人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如肝癌、胃癌、鼻咽癌、肾细胞癌、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舌鳞状细胞癌中,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鼻咽癌、肾细胞癌、骨肉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舌鳞状细胞癌中,THOR主要通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肝癌中,THOR分别通过PTEN/AKT和β-联蛋白信号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肝肿瘤干细胞的扩增。在胃癌和骨肉瘤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SOX9的表达增强癌细胞的干性。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c-myc的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在鼻咽癌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YAP的表达增强癌细胞的干性。  相似文献   
115.
116.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胃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性预后生物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影响microRNA(miRNA)与mRNA的结合,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的转录组数据,筛选GC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并构建基于6条lncRNAs(HAGLROS、TMEM92?AS1、LINC01745、HOXC?AS3、SEMA3B?AS1、FEZF1?AS1)的lncRNA?miRNA?mRNA网络。网络核心基因的KEGG/GO富集和蛋白质互作分析结果显示,lncRNA可能通过miRNA海绵吸附作用,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AC011352.1、AC087636.1、AC093627.1、GAS1RR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能成为胃癌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7.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885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构建LINC00885基因过表达质粒(pcDNA3.1-LINC00885)和shRNA敲低质粒(pLKO.1-LINC00885)。分别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EC109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EC109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EC109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流式实验检测LINC00885对于细胞周期的调控;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LINC00885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MP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相关蛋白(VIMENTIN、β-catenim和ZO-1)表达水平。在过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BMP7蛋白表达升高;而在敲低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BMP7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另外,在过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EMT通路蛋白VIMENTIN、β-cateni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探究LINC00885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旨在验证LINC00885在食管癌中的功能,以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7,26(4):484-489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19.
对13种沙生植物的纤维长和导管分子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 二者的径向变异规律呈现上升,下降, 波动或恒定不变趋势。所选树种的平均纤维长度小于900 μm,属于较短纤维。所选树种的纤维长度和导管分子长度除沙冬青年轮内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树种间及树种年轮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对沙生植物的解剖特征的定量研究可以看出,所选树种的次生木质部特征体现了对沙漠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较短,孔径较窄导管以单管孔或复管孔形态出现,纹孔较小使干旱区沙生植物具有较大的水分运输能力,也是水分安全传导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0.
长叶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和不同居群的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叶榧各个营养器官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一年生叶>一年生枝>幼根>老根>树皮>老枝>茎;(2)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以一年生叶、一年生枝最多,幼根次之,老根、老枝第三,树皮、茎最少;(3)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但均以一年生叶最高,一年生枝次之,老枝最低;(4)不同长叶榧居群一年生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一年生枝、老枝差异较大;(5)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在一年生叶中没有差异,一年生枝中差异较小,老枝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