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将贻贝棘尾虫镜像骈体横断后,再将前后切块的左右半细胞做对折骈接。前半部分切块对折后有67%成为左右镜像对称骈体;有33%形成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最后分开成为一正常虫体和一具有反向口围的单体虫。后半部分切块对折后基本上全部形成左右镜像对称骈体。这一事实可用位置值的添加理论来解释。但也显示出预存的缘棘毛在确定形成左右镜像对称骈体或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5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 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 microtrichus)3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 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 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一蚕豆病遗传家系的G6PD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检测突变后G6PD酶活变化,并对先证者家系进行X染色体失活(XCI)偏移模式检测,从而预测G6PD突变女性携带者患蚕豆病的风险。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先证者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及家庭成员遗传情况,若先证者的母亲和姐姐为G6PD突变携带者,则对先证者母亲和姐姐进行X染色体偏移检测以及酶活检测分析,以评估携带者患蚕豆病的风险,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结果患者X染色体上G6PD基因发生点突变c.1376G>T;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使G6PD酶活性下降大约25%,导致蚕豆病发生。该家系的两位女性携带者X染色体失活偏移<80%,未来发生蚕豆病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低风险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低风险胸痛AC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观察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的关系,计算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效能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curve,AUC)定量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结果:在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中,低风险胸痛ACS患者134例,低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心电图表现以ST-T缺血性改变为主,发作时改变明显或呈现伪性改善;低风险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和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ST-T改变持续存在和呈动态衍变;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与狭窄程度有关(P<0.05);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为71.67 %,敏感性为69.40 %,阳性预测值为84.55 %,阴性预测值为51.19 %,符合率为70.62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ROC曲线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截值为1.85 mm,AUC为0.695,对比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有助于初步诊断和风险评估,且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双权  张乐 《人类学学报》2007,26(4):379-388
考古动物群是由古代生物群经过死亡群、埋藏群、化石群的逐次"过滤"而形成的一个"采集群"[1]。在这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不同来源、不同规模、不同作用方式的多种埋藏学因素都在其中打上了自己的深刻"烙印",并在各自的层面上改变了考古动物群的最终面貌,从而导致了化石记录与原始生物群之间的客观偏移。因此,在对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化石进行合理解释之前,有必要了解和研究那些可能影响考古动物群最终组成的埋藏学过程或动因。本文以东亚地区的几项埋藏学研究为例,重点阐释了一些可能导致考古动物群偏移的埋藏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范泽孟  范斌 《生态学报》2019,39(14):5028-5039
欧亚大陆复杂多样的植被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其时空分布格局将发生系列的偏移变化,进而对欧亚大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从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角度来实现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时空偏移趋势的模拟分析,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在对HLZ生态系统模型进行改进和构建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时空偏移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欧亚大陆的气候观测数据(1981—2010年)和CMIP5 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情景数据(2011—2100年),实现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时空偏移趋势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地区;3种气候情景下,欧亚大陆的亚热带干旱森林、暖温带湿润森林、亚热带有刺疏林、亚热带潮湿森林、冷温带潮湿森林、寒温带湿润森林、冷温带湿润森林、亚热带湿润森林、暖温带干旱森林、亚极地/高山湿润苔原和极地/冰原等植被生态系统的平均中心偏移幅度大于其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在RCP8.5情景下的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偏移幅度大于其他两种情景;在2011—2100年期间,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整体上将呈向北偏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累积及培养液的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随着细胞生物量与紫杉醇含量的增加,培养液的电导率逐渐下降,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累积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曲线恰成镜像相关,当生物量达到最高时电导率达到并稳定于最低;紫杉醇累积的高峰滞后于细胞生物量的高峰2~3 d;电导率可作为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确定生物量和紫杉醇累积高峰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陈鹏宇  刘顺枝  王小兰 《昆虫学报》2013,56(11):1235-124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 在取食水稻时其唾液腺分泌的一些物质能激发水稻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为了从褐飞虱唾液腺中得到编码这些分泌物的基因, 本研究运用抑制差减杂交法(suppressed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和镜像选择(mirror orientation selection, MOS)法, 分别以取食抗虫水稻B5和敏感水稻TN1的褐飞虱唾液腺cDNA为tester和driver, 构建了一个含有768个克隆子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经筛选得到102个EST, 插入序列长250~1 000 bp, 代表35个单基因。其中28个表达上调, 7个表达下调。经GenBank里的blastx在线分析工具分析, 除了约1/3的转录序列没有相匹配的蛋白质外, 其他EST所代表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度, 如海藻溏酶、 卵黄蛋白原、 Ca2+结合蛋白、 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 黏液样蛋白(putative mucin-like protein)、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和碳酸酐酶(cah-3 carbonic anhydrase)等, 且多数蛋白含有信号肽, 推测与分泌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刺吸式昆虫中的激发子蛋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镜像克隆系统:DNA重组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镜像克隆系统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重组技术,它突破了传统重组限制酶切及连接的繁琐和费时,利用重组酶使外源基因快速、方便地进行亚克隆和表达。本阐述了镜像克隆系统的结构、作用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吴秀杰 《化石》2022,(1):78-79
近日,国际专业期刊《人类进化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邢松研究员和刘武研究员与国外合作者对中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人头骨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CT技术和镜像原理,研究人员首次复原出许家窑人较为完整的头盖骨,为观测许家窑人整体的形态特征提供了重要标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