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污泥在矿山废弃地复垦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eclaimingabandoned mining land and their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in view of the limited factors to reclaim abandoned mining la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using sewage sludge as an alternative in mining land reclamation.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 reclamation has beneficial effects, such as increasing organic matter content, preventing soil erosion,recovering vegetation,and promoting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its activities.Unfavorable factors including heavy metal and organic pollutant for applications of sewage sludge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比较油页岩污染点(茂名石化公司废渣场)和相对清洁点(茂名市林科所)生长的灌木翅荚决明(CassiaalataL.)和乔木乌墨(Syzygiumcumini(Linn.)Skeels)的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在两个试验点,翅荚决明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绝对值在一天的多数时段均高于乌墨,但与对照点相比,在污染点翅荚决明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幅度却大于乌墨,气孔导度则相反,可能与土壤含水量有关。结果表明乌墨的抗油页岩废渣污染能力强于翅荚决明。  相似文献   
13.
淮南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动物是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指标,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淮南大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和污染等级确定,选取2条不同污染带的8个采样点调查,分析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通煤矿废弃地8个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2286个,隶属于4门8纲24个类群,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线虫类和蜱螨目,膜翅目、蜘蛛目等9类为常见类群,其余12类为稀有类群。(2)重金属污染对煤矿废弃地的土壤动物群落影响显著。煤矸石和原化工厂的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污染程度增加,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呈减小趋势,群落的均匀性、多样性和密度-类群指数也呈降低趋势,优势度指数在煤矸石堆污染带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化工厂污染带则先减小后增加。(3)重金属污染使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重金属污染与群落结构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关系不明显。(4)随污染程度增加,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应用于不同森林内灌木层生物量的估计.不同森林的灌木层生物量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以物种单一模型计算的落叶阔叶林、次生林、人工针叶林灌木层的生物量分别为4773、3175和733kg.hm-2;以物种混合模型估算的结果略低于单一模型,分别为3946、2772和840kg.hm-2.混合模型在未能对所有物种建立单一模型的情况下估算灌木层生物量时,具有简便、实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土壤生物肥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生物肥力水平是成功地进行矿业废弃地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治理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矿业废弃地的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矿业废弃地特殊的生境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也讨论了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土壤生物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探讨了该废弃地的植被状况及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废弃地入侵、定居植物共49种,隶属于15科38属,主要包括菊科(12种)、禾本科(11种)、豆科(8种)等.极端贫瘠和过高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Cu、Cd,平均超出对照土样的20~30倍)是限制植物在废弃地定居的主要因素.全部植物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6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具有先锋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聚和竞争等过程,共形成了14种相对稳定的小群落,包括单优势种群落、次优势种群落和共优势种群落三种类型.伴随着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群落内植物种综合优势比间的差值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溶解磷酸盐在农业生产上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报道。微生物在工业选矿中的溶磷作用报道较少。在锰矿石冶炼中,要求磷含量从0.162%降至0.003-0.004%,由于Mn、P粒度小,以及温度、压力等条件的限制,应用物理、化学方法从高品位锰矿中大幅度降低磷含量就比较困难。我们试图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来解决这一湿法冶金课题,对钾细菌、磷细菌、5406、青霉、曲霉五种供试菌种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与比较。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相似文献   
18.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基质改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基质改良蓝崇钰束文圣(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州510275)AmeliorationofSoilmediaDuringVegetativeRehabitationintheMiningWasteland.LanChongyu,S...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新县锰矿区植物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广西大新县锰矿污染的部分土壤及9种优势耐性植物对Mn、Zn、Ni的富集和吸收能力。其中,蜈蚣草对Mn、Zn、Ni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五节芒、野茼蒿、酸模叶蓼、加拿大蓬对Mn的吸收较强;蔓生莠竹、马唐、海芋对Zn吸收较强;而五节芒、加拿大蓬对Ni亦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虽然这些植物对三种重金属的吸收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但作为污染土壤上的优势耐受性植物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湘潭锰矿废弃地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Pb>Ni>Cu>Co>Cd,均低于对照地,但仍未低于湖南省背景值(Fe除外)。枯枝落叶层中,仅Mn和Co从半分解到已分解阶段向土壤中转移,其他元素在分解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各元素在不同阶段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分解过程中,Mn元素含量最高且与Cu、Pb、Co、Ni、Cd均存在数量级差异。栾树各组分元素含量顺序为:叶>枝>细根>皮>粗根>大根>根头>干,各元素总含量顺序为:Mn>Fe>Zn>Pb> Cu>Cd>Ni>Co;林分微量元素总贮量为15.272kg/hm-2,其中干和枝贮存量最高,占总贮存量的54.204%。各器官微量元素贮存量顺序为:枝>干>叶>皮>根头>大根>粗根>细根;林分微量元素吸收量为5.200kg/hm2.a,存留量为2.504kg/hm2.a,归还量2.751kg/hm2.a,总利用系数为2.394,循环系数为3.138,周转期为11.203a。栾树对Mn的吸收能力最强,Fe、Ni的返还系数要高于吸收系数,所有元素的分解系数都高于返还系数。Fe、Mn的迁移系数要高于分解系数,Mn、Zn、Pb、Cd的富集系数要高于其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