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对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稻田中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对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用10个不同方法对双季稻田进行处理,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稻田中所产稻米中的16种氨基酸的含量,其中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AAA分析柱,柱前衍生使用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CL)为衍生试剂。结果发现:1)10个处理中的稻米16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施氮肥+添加生物质炭48 t/hm2+间歇灌溉(NPK+HBC+IF)处理中所得氨基酸总量为6520.7 mg/100g,效果最佳;对照组处理(不施加氮肥+无稻草还田+间歇灌溉)所得氨基酸含量4338.0 mg/100g为最低。以对照组处理所得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36.8%为最高值;无稻草还田+长期淹水(NPK+CF)处理方法所得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33.1%为最低值。10个处理中16种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均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低的均为甲硫氨酸;2)施氮肥量相同时,长期淹水与间歇灌溉相比,氨基酸总量增加185.1 mg/100g,非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增加3%,谷氨酸、组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但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3)施用氮肥能提高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且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氨基酸含量也随之增加,组氨酸含量增加显著;4)供氮量相同时,添加猪粪使氨基酸总含量升高了286.0 mg/100g,此结果表明,在供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猪粪更有利于稻米氨基酸含量的提高;5)灌溉模式相同时,稻草还田配施氮肥对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有提高,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增加较多,甲硫氨酸含量略有下降;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对非必需氨基酸影响较为明显;当稻草半量还田(还田量为3 t/hm2)时,稻米中氨基酸总量增加最多;稻草全量还田+长期淹水(NPK+HRS+CF)与稻草半量还田+间歇灌溉(NPK+LRS+IF)处理中的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但必需氨基酸含量前者略高于后者,说明稻草还田与水肥管理对氨基酸含量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6)添加生物质炭配施氮肥提高了稻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且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稻草还田、添加猪粪处理相比,生物质炭的添加对氨基酸总含量提升的效果最为显著,对稻田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且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改进保健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用80%乙醇提取保健茶样品,用石油醚溶解后过聚酰胺层析柱,甲醇洗脱后在360nm波长下测定洗脱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在0~2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1%~3.24%之间,回收率在82.6%~113.0%之间。相比国标方法,本方法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替换了苯的使用、缩短了实验耗时,快速、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测定保健茶中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黄连木叶粗多酚进行纯化,并且对纯化后的多酚、单宁、黄酮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纯化产物中的多酚、单宁、黄酮含量分别为1.0125g当量没食子酸每克样品、0.8600g当量单宁酸每克样品和0.1453g当量芦丁每克样品。与粗多酚相比,多酚含量提高了20.54%,单宁含量提高了13.53%,黄酮含量提高了12.03%。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总抗氧化法对纯化产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同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为模式动物检测纯化产物对胡桃醌诱导线虫体内活性氧(ROS)的抑制效应和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木多酚纯化产物体外抗氧活性强于黄连木叶粗多酚,强于维生素C,但稍逊于纯茶多酚;且能显著提高线虫的存活率和降低线虫细胞内ROS浓度。以上结果说明黄连木叶多酚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4.
为加强我国兰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96份兰属种质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1条可扩增清晰条带的多样性引物,在96份材料共检测6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73.63%;等位基因数(Na)为1.9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27,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为92.54%;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934,基因分化度(Gst)为0.3009,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2767,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1619,种群间的两两遗传分化固定指数值范围为0.002~0.527,平均值为0.325。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兰属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8个种群可分为3类,春兰和墨兰为一大类,寒兰、春剑、蕙兰、莲瓣兰、建兰为第二类,杂交种独为一类,与其他两类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主坐标分析表明,莲瓣兰和春兰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筛选出6对引物构建了96个品种的指纹图谱二...  相似文献   
105.
兰属Cymbidium植物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振兴  王慧中  施农农  赵艳 《遗传》2008,30(5):627-632
将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技术应用于16种兰属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5个引物共扩增出836条带, 其中有227条多态带, 多态百分比为27.2%。UPGMA聚类结果显示: 春兰与春剑的亲缘关系最近, 而兔耳兰与其他15种兰属植物的距离最远。ISSR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相似, 表明该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对传统兰属分类进行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6.
摘要:本文建立了简单且准确的测定1,3-二羟基丙酮(DH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以Alltima C18(5μm,250×4.6mm)为分离柱,5%甲醇水溶液(0.05%H3PO4调pH至3.0),流速为1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00nm处检测DHA。结果测得DHA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为6.2min,并测得DHA的线性范围为0.1~10.0 g/L。用HPLC法测得以甘油为底物发酵产DHA发酵液中DHA含量为6.2 g/L。并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应用于产DHA发酵过程中产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7.
祝正银   《广西植物》2000,20(4):323-324
一年生草本,高17~27cm;根具主根与少数须根.茎近四棱形,通常不分枝或有时基部具分枝,直立或近直立,节间长.基础生叶早落,倒披针形,长7~10mm,宽1.5mm,先端钝,基础部渐狭成柄状;茎生叶4~5对,卵圆形或宽卵形,长7~12mm,宽4~10mm,先端浑圆或钝,基部截形或近圆形,不合生,两面三刀面主脉明显,叶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泰箐 《蛇志》2000,12(2):76-77
快速低压干柱柱层析(Dry-columnflashchromatography)技术是由L.M.Harwood创造的。由于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尽管与经典的常压柱层析[1,2]比较具有明显优点,但目前尚不被广泛了解和应用。作者在丹麦皇家药学院药物化学系工作期间曾多次使用该技术,并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合理,更符合我国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而且应用此项技术分离纯化了一种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刺苋(AmaranthussinosusL.)[3]。1 实验仪器  玻璃砂芯漏斗,抽滤瓶,抽气器,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TLC硅胶60F254铝板(德国MERCK)。2 实验方法2.1 快速低压干柱柱层析  …  相似文献   
109.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建立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柱前衍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并用该法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吡啶-苯甲酰氯(2.5:1)为衍生化试剂,对黄芪甲苷分子中的羟基进行苯甲酰化,以甲醇-四氢呋喃-水(90:4:6,0.2%三乙胺)为流动相,VD3为内标物,在230nm波长处检测。结果黄芪甲苷在0.004-0.080mg.m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4.7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重组蛋白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甚至在存放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降解、聚集,错误折叠、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氧化、脱酰胺),从而形成不同的表面电荷,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活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旨在确定重组人纽兰格林原液中是否存在电荷变异体并对其定量。方法:采用极端的理化变性条件,制备重组人纽兰格林的电荷变异体;用HPLC(阳离子交换色谱柱,Tosoh Bioscience LLC,TOSOH TSK gelSP-STAT(4.6mm×10cm),7μm)分析重组人纽兰格林中的电荷变异体。结果:纯度99%以上的重组人纽兰格林原液,经酸破坏、高温条件下,产生了相对保留时间为1.1,质谱分子量为5786.28,N末端序列未发生变化的电荷变异体。重组人纽兰格林浓度在0.0156 mg/mL~1.25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17187x-309.09 R2=0.9998。专属性好:在流动相A、流动相B、水、重组人纽兰格林缓冲液中无重组人纽兰格林及电荷变异体峰。回收率:重组人纽兰格林在低(0.5mg/mL)、中(1.0mg/mL)、高(1.25mg/mL)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0%、99.9%、100.7%。重复性:以重组人纽兰格林峰面积计算RSD为0.57%。最低检测限:电荷变异体的最低检测限为:0.16μg。最低定量限:电荷变异体的最低定量限为0.2μg。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重组人纽兰格林电荷变异体,无杂质干扰,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