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唐医亚  邢晓为  薛立群  黄生强  王维 《遗传》2007,29(12):1491-1496
为了克隆湖南沙子岭猪SLA-DRA和SLA-DRB基因, 分析SLA基因特性和抗原多态性, 评价湖南沙子岭猪在异种移植中的应用前景奠定基础。应用RT-PCR分别扩增湖南沙子岭猪SLA-DRA和SLA-DRB基因, 鉴定后克隆到PUCm-T载体并进行测序, 用NCBI中的BLAST和ExPASY中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湖南沙子岭猪SLA-DRA 和SLA-DRB 基因特异性基因片段, 大小分别为1 177 bp和909 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 所扩增的SLA-DRA 和SLA-DRB 基因片段均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分别编码252和266个氨基酸残基。将湖南沙子岭猪SLA-DRA和SLA-DRB基因在GenBank 登录, 登录号分别为EF143987和EF143988。同源性分析发现, 湖南沙子岭猪SLA-DRA 和SLA-DRB 与人类相应的DRA、DRB相比,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 和83 %, 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 和79%。与GenBank 登录的其他猪种相比, SLA-DRA基因同源性最高可达100 %, 而SLA-DRB基因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23.
沈阳样区土壤与景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辽宁沈阳样区100个土壤剖面形态特征、颗粒组成、化学特征等进行对比研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三稿)》的标准,共划分出淋溶土、雏形土与新成土3个土纲和续分的5个亚纲、7个土类、9个亚类、9个土族、14个土系.土壤性质和类型与景观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土壤性质是地形部位、母质基础、水分状况等景观要素的综合体现,也是长期气候等环境变化与人为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24.
多斑岭鳅(Oreonectes polystigmus)是营洞穴生活的鱼类,嗅觉器官在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的4尾多斑岭鳅标本进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斑岭鳅嗅囊上皮超微结构,以期了解嗅觉器官适应洞穴黑暗环境而产生的形态适应。多斑岭鳅的嗅囊呈椭圆型,嗅囊长径平均为2.27 mm,嗅囊长径与眼径比平均为1.36,揭示其为"嗅觉"鱼类。其嗅轴为直线型,嗅囊腔内对称紧密排列2排嗅板,嗅板数为22~24个。单个嗅板呈卜状亚型,舌状突起较发达。观察发现,非感觉纤毛连续广布在嗅板各个部位,但在嗅板近嗅轴处较少,此处裸露的表皮多褶皱,其上分布很多细微小孔。感觉纤毛主要分布于非感觉纤毛分布较稀疏的地方。上皮表面微绒毛多,一般在非感觉纤毛下,前后两端嗅板上的微绒毛数量相对较少。多斑岭鳅嗅囊水动力机制应属嗅上皮纤毛运动机制。嗅孔分布不均,中间嗅板上的嗅孔较嗅轴前、后分布的嗅板为多,同一嗅板上近嗅轴处的嗅孔最多。由于纤毛分布不均,嗅上皮可分为裸露区和非裸露区,一般裸露区和非裸露区边界清晰,嗅轴上非感觉纤毛和微绒毛主要分布在非裸露区的凹槽里。嗅轴和嗅板近嗅轴处裸露区面积较大,嗅轴裸露区上皮被一系列的连续的微脊切割成多边形,多边形内具有许多隆起与小孔。嗅轴处正是嗅囊中水流回流的区域,为感受水中气味的重要位置,推测与洞穴生活的习性有密切关系。多斑岭鳅嗅囊形态属于G型,这类鱼类其嗅觉功能在鱼类生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近缘的地表种相比,多斑岭鳅具有较多的嗅板数目、较多数量感觉纤毛和微绒毛,且其嗅囊长径与眼球径比值大于1,这些都揭示了其为"嗅觉"鱼类,表现出了对洞穴黑暗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5.
2011年和2012年的冬季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森林采伐对梅花鹿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梅花鹿冬季在采伐迹地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采伐迹地,梅花鹿多在植被密度适中或稠密、覆盖度适中或较高、海拔200 m以上的生境活动;在非采伐区,梅花鹿多在植被高度低于1 m、植被密度适中、海拔400 m以上的生境活动。森林采伐后第3年梅花鹿的活动利用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6.
池坝岭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境内,埋藏于长江左岸第三级基座阶地内。2007年,该遗址经过首次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14m2, 出土石制品213件。石制品原料 系就地取材于河流阶地底部的河卵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石器以大型为主, 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和石核, 刮削器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由硬锤直接加工而成且加工简单, 方向以正向居多, 加工部位多集中在单端或单边。石器工业面貌除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外, 石片和石片石器也占较大比例, 尤其是摔碰法的存在对探讨旧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和西南地区石器工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线索。依地貌地层对比和已有的测年数据推断,池坝岭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7.
河北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红藻石"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藻石由红藻形成。绝大部分红藻石与珊瑚藻有关。珊瑚藻形成的红藻石发育于中新生代,早古生代有管孔藻形成的红藻石。本文记录了发现于下花园地区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四段的红藻石。这类红藻石的中心部分被沥青充填。通过薄片观察发现沥青饼的周围硅化部分存在两类红藻四分孢子囊:一类四分孢子囊包埋于球状构造内,另一类四分孢子囊包埋于叶片状构造内。  相似文献   
28.
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百草岭具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576属、1406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1)科级组成中,热带性质的科有55科,占总科数的56.12%,具较强的热带性质;属级组成中,温带性质的属有293属,占总属数的56.35%,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从科到属的区系成分变化表明:古热带起源的区系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滇中高原形成过程中,区系成分逐渐分化发展,在亚热带山地相应的海拔地段保留了相应的喜热成分,又分化出适应亚热带山地的喜温成分,从而使其区系的整体外貌呈现出热、温带成分的共存发展,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一个基本特征;(2)区系成分新老兼备,既有第三纪古老孑遗的类群,也有新近分化衍生的类群,众多的中国特有分布型(种)中,表现出与周边地区较为广泛的地理联系,而与横断山地区共有的成分占据了明显优势,揭示了两地间紧密的区系联系。  相似文献   
29.
灰背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FLP方法对灰背栎 (Quercussenescens) 8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研究。TFPGA软件分析两组引物组合共产生 12 5个位点 ,其中 94个为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75 2 % ,发现灰背栎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有随着海拔升高而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Arliquin 2 0 0 0中的AMOVA分析表明灰背栎居群间分化大 ,分化指数达 φst=0 2 95 6。用PAUP软件对所有个体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30.
广义岭回归在家禽育种值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岭回归方法应用于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中估计家禽育种值的方法,其实质是将传统的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理解为一种广义岭回归估计,为确定遗传参数的估计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以番鸭为例,考虑了一个性状和两个固定效应,采用广义岭回归法对公番鸭育种值进行了估计,并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 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义岭回归方法和BLUP 法估计的育种值及其排序非常接近,其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8~(**)和0.986~(**),且采用广义岭回归法预测的误差率低(在±10%以内);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中使用广义岭回归估计动物育种值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可省去估计遗传参数的过程,使BLUP 法在动物选育中的应用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