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试验研究了鳞毛蕨科两种植物革叶耳蕨(Polystichum neolobatum)和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在不同浓度Cd-Pb复合胁迫下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革叶耳蕨POD、SOD、CAT活性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即随着处理浓度升高,酶活性明显升高;黑足鳞毛蕨POD、SOD及CAT活性表现出在高浓度(600+1200 mg/kg)处理下受抑制,而在低、中浓度(200+400 mg/kg、400+800 mg/kg)处理下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洪斌  李元  Jozef Anné 《遗传学报》2003,30(3):209-214
以变铅青链霉菌为宿主研究了人INFβ(hTNFβ)的异源表达。应用链霉菌S.VENEZUELAC cbs762.70分泌产生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vsi基因的启动子、表达调控序列和分泌信号肽序列,分别对hTNFβ进行了直接分泌表达、分泌融合表达和胞内表达。将hTNFβ的cDNA分别直接融合于vsi信号肽序列下游2个氨基酸处、vsi全长基因之后以及vsi起始密码子ATG的下游,获得的表达盒分别克隆至链霉菌高拷贝质粒pIJ486,转化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获得了重组菌株S.lividans(pIJ486-hTNFβ),s.LIVIDANS(PIJ486-vsi-hTNFβ)和S.lividans(pIVPA-hTNFβ)。分别对不同的重组菌株进行摇瓶培养,对其培养的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进行SDS—PAGE和Westen杂交,结果表明:hTNFβ在重组菌株中均获得了表达,且直接分泌产物和胞内表达产物均具有生物学活性。hTNFβ直接分泌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16kDa,NB培养基中培养48h时表达水平约为0.7mg/L。胞内表达产物分子量与对照重组hTNFβ一致(18.7kDa),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远步降解为16kDa,NB培养基中培养48h时的表达水平(25.1mg/L)远高于其直接分泌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河北主要土壤中Cd、Pb形态与油菜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刘霞  刘树庆  唐兆宏 《生态学报》2002,22(10):1688-1694
当今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而表征土壤污染程度 的指标不够完善、相关性亦较差。为此,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河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潮土和潮褐土上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油菜植株干物重、油菜吸收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Cd对油菜的毒害作用大于Pb。总量及各形态Cd、Pb含量与油菜可食部分干物重呈负相关,对油菜干物重影响最大的是交换态Cd、Pb。而对油菜吸收Cd、Pb贡献最大的形态是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深入研究重金属形成与植物有效性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揭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更准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太原是中国的一个重工业基地。经过解放后5 0年的投资建设 ,太原已经建立起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和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较为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三废”物质大量排放 ,城市环境质量遭到严重损害 ,已被列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居民身心健康 ,也影响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对策。本文仅就太原土壤亚系统中的Cd污染进行了研究。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本项研究的范围包括太原市的城区和近郊区 ,…  相似文献   
105.
用根际箱试验研究了红壤植麦和植稻后根际中Pb的形态转化,讨论了与Cd复合处理对Pb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红壤根际、非根际的主要形态为酸解态+碳酸盐态、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交换态Pb都是根际>非根际;不同Pb处理浓度和PbCd交互作用都对Pb的形态分布产生影响,小麦根际随加入Cd浓度增大,根际交换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下降;水稻根际交换态Pb与Cd复合处理浓度密切相关,5mgCd·kg-1复合处理,根际交换态Pb的活化较单元素弱,10mgCd·kg-1复合处理,根际交换态Pb的活化较单元素要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分析铅对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 μg/ml醋酸铅 (PbAc)方法染毒 3个月后 ,用Y迷宫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齿状回中nNOS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染铅组大鼠血液铅含量较对照组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染铅组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铅暴露导致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可能是铅损害齿状回LTP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铅污染下芦苇体内铅的分布和铅胁迫相关蛋白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用Pb(NO3 ) 2 10mmol/L处理芦苇幼苗 7d后 ,检测铅在其不同器官、细胞不同区隔和不同化学状态之间的分布以及铅胁迫相关蛋白。结果显示 ,受铅污染后芦苇幼苗根、地下茎、茎和叶片的铅含量增加 ,它们的大小顺序为根 >地下茎 >茎 >叶片。细胞不同部分铅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细胞间隙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在根部和叶片中 ,均以活性较低的醋酸可提取态铅和盐酸可提取态铅占优势。在铅胁迫下 ,从芦苇根和叶片中检测出一些铅结合蛋白。另外 ,铅除诱导芦苇合成一种新的不结合铅的蛋白质外 ,还导致一种分子量大约为 72 0 0 0的蛋白质消失。芦苇抗铅胁迫有以下几种机制 :根部比地上部分积累较多的铅 ;铅在体内形成难溶性化合物 ;铅沉淀在质外体内 ;形成铅结合蛋白质和诱导蛋白  相似文献   
108.
室内模拟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天然水环境中优势细菌胞壁多糖对Pb2+ 和Cd2+ 吸附 ,结果发现 :胞壁多糖对Pb2+ 和Cd2+ 的吸附量分别在pH为 4 5、 5 0时最大 ;且均分为两个阶段 ,即当pH <4 5 ,对Pb2+ 的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 ,当pH >4 5时 ,对Pb2+ 的吸附量与pH呈负相关 ;对Cd2+ 的吸附量在pH <5 0时  相似文献   
109.
铅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25mg·L^-1Pb溶液暴露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这些Pb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达6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实验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p75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铅对海马 p7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半定量分析铅对大鼠海马组织NGFmRNA表达的变化。以地高辛标记的p75cDNA为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铅对大鼠海马 p7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以 1%醋酸铅经口染毒 8周 ,海马组织 p75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铅可影响海马 p75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