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03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436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建瓯市和华安县的拟钉螺属Tricula2新种,分别命名为建瓯拟钉螺T.jianouensis sp.nov.和华安拟钉螺T.huaanensis sp.nov.,并与近似种福建拟钉螺比较。上述两种螺类,均为斯氏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92.
记述球跳甲属Sphaeroderma Stephens,1831,分布于中国、越南的黍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种组3新种:簕竹黄尾球跳甲Sph.bambusicola Wang,GeetLi,sp.nov.产于中国广西南部和云南西双版纳,双脊黄尾球跳甲Sph.bicarinata Wang,GeetCui,sp.nov.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细刻黄尾球跳甲Sph.minitipunctata Wang,Geet Yang,sp.nov.产于越南北部和平。  相似文献   
993.
探讨望江南总蒽醌苷(CSAG)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MTT法检测望江南总蒽醌苷对肝癌细胞HepS、肺癌细胞(A549)、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肿瘤细胞等肿瘤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的影响;实体瘤称重法测定CSAG对肝癌(HepS)实体瘤的抑制情况,将接种肿瘤的小鼠分成5组,每组6只小鼠,雌雄各半,给药12 d,停药后24 h处死动物,秤鼠体重,剥离出肿瘤,秤瘤重,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CSAG对以上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对肝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增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因此,CSAG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从长筒石蒜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galanthamine(1),lycoramlne(2),6β-hydroxycrinamine(3a),6α-hydroxycrinamine(3b),(-)-amarbellisine(4),tazettine(5),macowine(6).其中化合物3a~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5.
氮、磷对缺刻缘绿藻生长、总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缺刻缘绿藻(Parietochloris inci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在四种不同氮、磷浓度下的生长、总脂(TL)及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了低氮和低磷浓度下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BG-11培养基基础上,氮浓度的改变对缺刻缘绿藻的生物量影响不明显,不同氮浓度下的最终生物量均在2.1 g.L-1左右。在低氮浓度下TL和AA达到最大,分别为33.37%(%干重)和36.63%(%总脂肪酸,TFA),其中AA占藻体干重的11.56%。不同磷浓度对缺刻缘绿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最终生物量在0.90~2.07 g.L-1之间。TL在8~20 mg.L-1的磷浓度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为28%左右。TL与氮、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低氮有利于AA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MT对大鼠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仅分离门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关腹,其余组门脉缩窄两步法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建立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手术后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手术后给予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MT。手术后21 d,检测大鼠门脉血中TNOS、iNOS的活性及NO的浓度,免疫组化CD34标记食管血管内皮,测量每组大鼠食管横切面黏膜下血管的数目、面积。结果模型组大鼠门脉血中TNOS活性与iNOS活性以及NO浓度和食管黏膜下血管数目,血管平均截面积,血管总面积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门脉血中TNOS活性与iNOS活性以及NO浓度和食管黏膜下血管的数目、血管平均面积、血管总面积较模型组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大鼠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中有NO参与,门脉缩窄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病中NO主要由iNOS生成,SMT对大鼠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以BG11为基本培养液,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aNO3(37.5~1 875.0 mg·L-1)对微藻P9(Klebsormidium sp. )、TH6(Oedocladium sp. )和CF5(Stigonema sp. )生长及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整(减少或增加)培养液中NaNO3的质量浓度,对3种微藻的生长量及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有一定的影响;NaNO3的质量浓度较低(37.5或75.0 mg·L-1),3种微藻的鲜质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逐渐增加然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而在NaNO3质量浓度为150.0~1 875.0 mg·L-1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培养时间(18~33 d)内,3种微藻的鲜质量均逐渐增加;总体上看,3种微藻的生长量随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仅在含1 875.0 mg·L-1 NaNO3的培养液中3种微藻的生长量高于对照(1 500.0 mg·L-1NaNO3).在含375.0 mg·L-1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 P9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5.39%),是对照的 1.79 倍,软脂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50、2.72、2.24和2.08倍;在含37.5 mg·L-1 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TH6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0.69%),是对照的 1.89倍,软脂酸、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37、1.79和1.92倍;不同处理组间微藻CF5的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一定差异,但随着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NaNO3浓度对微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种类微藻适宜的NaNO3浓度有一定的差异.综合考虑生长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等因素,确定适宜于微藻P9、TH6和CF5培养的NaNO3质量浓度分别为375.0、37.5和150.0 mg·L-1.  相似文献   
998.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 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 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 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 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 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 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 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 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 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 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灯下诱集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发生的金龟子的种类、发生数量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发生的金龟子有双叉犀金龟、华北大黑腮金龟、暗黑腮金龟、铜绿异丽金龟、深铜绿异丽金龟、四纹丽金龟、斑喙丽金龟、毛黄腮金龟等8种。发生量较大,对葡萄危害较重的有铜绿异丽金龟和双叉犀金龟,并比较了这两种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和危害高峰期。文中还讨论了金龟子对葡萄危害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牡丹科国产野牡丹属(Melastoma L.)4种植物和从国外引种的蒂牡花属(Tibouchina Aub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对4种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物,蒂牡花属的蒂牡花(T. urvillean)和银毛野牡丹(T. heteromall)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野牡丹(M. malabathricum) 2n=10m(2SAT)+14sm;毛稔(M. sanguineurn) 2n=10m+12sm+2st;地稔(M. dodecandrum) 2n=12m+12sm;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2n=12m+10sm+2st。核型分析表明国产野牡丹属植物染色体为小染色体,绝对长度为0.43~1.79 µ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7~62.91,均属2B型。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