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量子点原位分子成像技术探究了基于Ⅳ型胶原动态改变的癌侵袭转移模式.收集肝癌、胃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量子点成像技术对癌细胞及其相关微环境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成像,观察癌侵袭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呈现动态改变.首先在基底膜处交联增多,形成不规则且致密的袖套包裹癌巢;随后多处基底膜处的胶原发生构象改变并被降解形成侵袭前锋.同时,伴随着间质中的Ⅳ型胶原重新线性沉积及巨噬细胞的团聚增多,癌细胞最终逃逸转移.由上述结果可以断定,癌侵袭转移呈现“脉冲模式”,Ⅳ型胶原的动态改变为癌侵袭转移创造了适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实行预约诊疗安排表工作模式,把患者预约就诊与科室诊治工作直接相连,将预约诊疗从门诊挂号深化至门诊医生诊查、检查、治疗、取药等各服务科室。通过多条预约渠道,提供按序号或按约定时间预约就诊方式,供患者自由选择。同时,配有全程的预约、诊疗进程信息公示、自动短信提醒,患者能够随时了解各诊室的工作安排、就诊患者人数、诊治实施情况,有效引导患者分时段、错峰就诊。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荧光纳米材料,具有激发光谱宽而连续、发射光谱窄而对称、光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量子产率高和生物毒性小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在细胞标记(固定细胞和离体活细胞)和活体示踪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它突破了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在荧光性能及生物毒性等方面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它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命体系高灵敏、原位、实时、动态示踪成像研究的发展.该文综述了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及其在细胞标记(固定细胞和离体活细胞)和活体实时动态示踪成像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焱 《生物技术世界》2013,(11):155-155
文章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的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因对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培养个人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下,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普遍使用,总是把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结合起来。这一趋势已经成为生物教学中的必然趋势,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有利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技术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生物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进行研究。对现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调查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是,学校教学信息技术软硬件不平衡,现有设备利用率不高,生物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不强,现代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不到位等等原因。最终针对上述的教学现象提出教学对策,以期待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发现,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外辅导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粒子(NPS)在工业和研究中的使用急剧增加,因而这种材料面临一个其潜在毒性的问题。不幸的是,对纳米颗粒与纳米/生物界面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没有足够的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求日益关注的纳米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答案。我们将从NPS在生物媒体中的浓度,尺寸大小,电荷,和配位体的稳定性方面来了解纳米粒子的性质和他们在生物环境中对细胞毒所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已知的机制,量子点可以破坏细胞,包括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ROS)。微小浓度量子点足以造成长期持久的,甚至是跨代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从纳摩尔到皮摩尔浓度的诱导细胞损伤的量子点(QDS)的浓度,这意味着含镉量子点可以发挥表观遗传毒性,纳米基因毒性,重金属基因的毒性。在此为评估包括量子点的在内的纳米毒性的的纳米材料,我们采用量子点作为一个例证,来阐述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到纳米毒理学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类材料如纳米材料、重金属材料应用,及其他一些生物质类材料的积累,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都有着较明显的生理毒理效应。只有对这些材料的生物效应有了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确地使用而避免它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本试验以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从生长发育到基因水平,考察了CdS/ZnS量子点对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发现CdS/ZnS量子点暴露不仅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头部摆动以及身体弯曲等生物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线虫细胞毒性相关基因、胁迫相关基因以及细胞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当CdS/ZnS量子点的暴露浓度为3.33 nmol/L,线虫体长、头部摆动以及身体弯曲分别从空白组的(0.64±0.072)mm,(55.94±7.17)次/min和(9.95±2.42)次/20 s降到(0.48±0.099)mm,(15.83±6.76)次/min和(7.72±1.12)次/20 s;而GST-1,daf-21,HSP-16.4等基因表达分别增加了15.33, 19.51和35.01倍。本研究为量子点在应用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20.
作为镰刀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采用羧基修饰的CdSe水溶性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并基于CdSe阳离子交换信号增强原理,建立了ZEN新型荧光免疫检测方法(CdSe QDs-FLISA),检测下限(IC10)和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0.006 ng/mL和0.17 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1-0.45 ng/mL。与ZEN的结构类似物(α-zearalanol、zearalanone、α-zearalenol、β-zearalenol and β-zearalanol)交叉反应性依次为22.3%、13.1%、6.2%、1.6%和3.9%,与农产品中其他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 (AFB1)、赭曲霉毒素A (OTA)、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B1 (FB1)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在玉米样本中加标回收率较高,且实际样本中ZEN的定量检测结果与LC-MS/MS一致性较好。本研究建立的CdSe QDs-FLISA操作简单,可实现对样本中ZEN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析,便于基层单位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为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