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农业景观结构对麦蚜寄生蜂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是中国北方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既能直接刺吸危害也可传播多种病毒,但麦蚜通常的危害期只有2~3个月。随着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麦蚜寄生蜂群落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假说认为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局部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也能够维持更大的天敌资源。作者在4种不同的麦田景观类型下研究了麦蚜及寄生蜂的群落结构,发现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中寄生蜂寄生率与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初寄生蜂在800m2左右的生境面积中寄生率与多样性最高,重寄生蜂却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分布,而在更大的生境中重寄生率与多样性更高。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面积是影响麦蚜及寄生蜂群落的重要因子,2)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下麦蚜及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3)一定程度的生境破碎化能够促进初寄生蜂的种群而抑制重寄生蜂的种群,但高度的生境破碎化会同时抑制2种寄生蜂的种群。  相似文献   
72.
早春将群势、蜂王年龄和质量基本一致的30群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处理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和40%的5种代用花粉饲料,对照组饲喂油菜花粉,观测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蜂群群势、取食量、初生重以及蜂体组织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中蜜蜂对油菜花粉的取食量最高,但仅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40%的饲料(P<0.05);蛋白质水平为25%、30%、35%的处理组群势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工蜂初生重逐渐升高,在35%到达最高值,随后又下降;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饲料的蜂体组织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5%、40%饲料的蜜蜂体组织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蜜蜂产浆期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35群群势、蜂王年龄和质量一致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20%、25%、30%、35%及40%的试验饲粮并以油菜花粉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蜂群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前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蜂群群势有显著性影响,然而在试验中后期,则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初生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4.
重引入狗獾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奉贤申亚生态园内,对从山东重引入的狗獾(Meles meles)在围栏内进行了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重引入狗獾在冬季活动时间低,取食食物以肉类饲料为主,平均2~4 d出洞活动一次,受温度影响大。研究表明,重引入狗獾能适应人工饲养并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75.
采集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甘肃玛曲群体,测定其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青海玛多和贵德等3地2个群体的同源序列,分析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从81条729 bp序列中,检测到26个变异位点(占3.57%),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4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4,界定了34个单倍型,有1个广布单倍型H2,占所有样品的38.27%.单倍型网络图图显示单倍型没有明显的亲缘地理格局,H2处于中心,呈星状发散,系统发育分析没有显示出单倍型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地理区内群体间,歧点分布和中性检测显示厚唇裸重唇鱼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分析表明黄河上游3地种厚唇裸重唇鱼种群未出现分化,建议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6.
细胞的直接重编程是指将一种终末分化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终末分化细胞,这一转变不经过诱导多能干细胞阶段和去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这些研究进展不仅为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加速重编程细胞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将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及造血细胞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蕲蛇中Cu、Hg、Cd、Pb、As含量进行测定;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蕲蛇中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均低于《中国药典》2010版限定值。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构成完整,均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两者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r=0.9991。结论: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相似,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蕲蛇中重金属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人工饲养蕲蛇可以作为野生蕲蛇的优良替代品。  相似文献   
78.
为探寻CC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内终球的存在,了解其与重链神经微丝蛋白(heavy neurofilaments,NF-H)分布、表达的联系.通过对雄性SD大鼠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与对照组(对侧正常坐骨神经)进行不同时间点电镜、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的观察与检测.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术后4 d损伤坐骨神经中NF的分布较非手术侧有明显变化,术后7、14 d电镜观察到损伤区中枢侧终球样结构,术后4、7、14、28 d CCI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F-H表达水平有动态变化(P<0.01).结果表明CCI大鼠模型损伤坐骨神经中NF-H其分布有明显变化,且分布于终球样结构中,其表达随损伤时间有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参与终球的形成以及与病理性疼痛机制相关联.  相似文献   
79.
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编码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ⅡA,既往研究其与May-Hegglin异常(May-Hegglin anomaly,MHA)、Fechtner综合征(Fechtner syndrome,FTNS)、Sebastian综合征(Sebastian syndrome,SBS)、Epstein综合征(Epstein syndrome,EPS)和Alport样综合征相关。2008年首次用混合连锁不平衡绘图(MALD)方法证实其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相关,后陆续有该基因与高血压肾病、C1q肾病等的相关报道。本文综合国外该基因与肾脏病的相关研究,对其与肾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概括,对今后的研究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0.
Xu J  Gao J  Li J  Xue L  Clark KJ  Ekker SC  Du SJ 《遗传学报》2012,39(2):69-80
Myofibrillogenesis, the process of sarcomere formation, requires close interactions of sarcomeric proteins and various components of sarcomere structures. The myosin thick filaments and M-lines are two key components of the sarcomer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myomesin proteins of M-lines interact with myosin and titin proteins and keep the thick and titin filaments in order.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myomesin in myofibrillogenesis and sarcomere organization remained largely enigmatic. No knockout or knockdown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myomesin in sarcomere organization in vivo. 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gene-specific knockdown approach in zebrafish embryos, we carried out a loss-of-function analysis of myomesin-3 and slow myosin heavy chain 1 (smyhc1)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slow muscles. We demonstrated that knockdown of smyhc1 abolished the sarcomeric localization of myomesin-3 in slow muscles. In contrast, loss of myomesin-3 had no effect on the sarcomeric organization of thick and thin filaments as well as M- and Z-line structures. Together,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myosin thick filaments are required for M-line organization and M-line localization of myomesin-3. In contrast, myomesin-3 is dispensable for sarcomere organization in slow mus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