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吉孝  王传中 《蛇志》2001,13(2):17-17
酚妥拉明联合蝮蛇抗栓酶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分析@刘吉孝$山东汶上县人民医院!山东汶上272501 @王传中$山东汶上县人民医院!山东汶上272501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阐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以及粘膜屏障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内营养,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肠粘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检测菌群变化。结果在治疗第7 d,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第14 d,观察组生化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第7、14 d,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第7 d、14 d,两组患者血浆MDA、ET、CRP水平和尿L/M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治疗联合益生菌有利于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气管抽吸标本微生物检测在预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NICU患儿359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患儿172例,设为VAP组;不符合VAP诊断标准的患儿187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呼吸道病原菌情况以及患儿预后。结果对照组和VAP组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存在明显差异。VAP组中106例(61.63%)患儿为革兰阴性菌阳性,38例患儿为革兰阳性菌(22.09%)阳性,28例(16.28%)患儿为真菌阳性。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20.93%)为主,其次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8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88%)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5.81%)。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与VAP患儿死亡存在弱相关性。结论 NICU患儿因为机械通气引起上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病原菌定植于肺部引起VAP。部分细菌检出率增加预示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5.
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一年中超过50%的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调节剂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疾病。重症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治疗困难,是临床热点和难点问题。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重症哮喘疾病发生中处于重要地位,多种炎症细胞和前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应激均参与了重症哮喘的发生和发展。本综述对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重症哮喘炎症病理改变做了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重症哮喘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寻找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ICU中心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全麻下行开胸术后住ICU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腔感染的发生情况,通过比较发生/未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在98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胸腔感染,发生率为15.31%,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胸管类型和ICU中心胸腔感染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创口污染、原发病灶蔓延均和ICU中心胸腔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术前肺功能、引流管留置时间≥3d、手术创口污染、原发病灶蔓延均是造成ICU中心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5、3.714、3.571、5.731、6.172、6.081,P0.05)。结论: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会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围术期管理,积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清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NSE、MMP-9、M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血清GFAP、S100β、NSE、MMP-9、MBP、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3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MMP-9、GFAP、MBP、NSE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8.
对39个家系45个病人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的几个外显子采用8~10%的非变性丙稀酰胺胶进行SSCP分析, 并对异常者测序(放射自显影), 发现一个家系的8号外显子上同时存在两个突变(C2250G和G2273T),患者属纯合子,其父为杂合子,母亲和妹妹为正常, 类似“杂合丢失现象”。提示在除了肿瘤之外的体细胞遗传病中,二次突变理论也可能是突变发生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Screen for mutation in many exons with 45 Wilson disease patients in 39 Chinese families by SSCP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by autoradiograph. There are two mutations in exon 8 of a patients family: C2250G and G2273T. Found in these two mutation points, the patients father is a heterozygote, patients mother and sister are normal sequences, and patient is a homozygous. It just like a loss of heterogyzosity in this family with Wilson disease. The patient and her parent sibship were confirmed by taternity test with microsatellite vWF SE33 AR and D9S112.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s probable mutate mechanism of hereditary disease besides tumor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和临床治疗情况,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