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4 27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8%,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4.09%)、鲍氏不动杆菌(27.6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58%)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9%);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3.
中国EV71病毒VP1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VP1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软件对EV71病毒中国分离株VP1蛋白进行进化树、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及抗原位点的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离株多为C4亚型,有3株湖南分离株为A型,提示疫苗的研发应着重于预防C4b亚型EV71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54.
EV71可感染幼龄中缅树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G  Huang XY  Xu J  Sun XM  Dai JJ  Li QH 《动物学研究》2012,33(1):7-13
  相似文献   
55.
李霞  江爱桂 《蛇志》2012,24(2):133-134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患者行呼吸机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h的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pH、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呼吸改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通气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韦新苗  陈凤美  莫玉珍 《蛇志》2012,(4):373-37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1~8月份报告的185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8例手足口病中,重症78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咽、肛拭子采样检测,EV71感染76例,2例为其它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年龄3岁以下儿童占89%。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2∶1;病例报告集中在5、6月份。结论在疫情流行期间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疫情监测,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培训,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可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7.
张萍  周晓春  范淑华 《蛇志》2012,24(2):144-146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ICU住院患者。结果 290例在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28%,日感染发病率为22.18‰,调整感染发病率为4.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居首位,为29.47‰,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88‰,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8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占72.41%)和大肠埃希菌,其次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86%)、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分别占37.18%、23.08%、10.26%、8.97%、6.41%、6.41%和2.56%。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室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痰标本41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0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0.16%。革兰阳性球菌占20.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5%,真菌10.24%。结论目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9.
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ICU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用API鉴定系统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检出菌株的构成、标本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 1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2.1%、革兰阳性球菌22.3%、真菌25.6%;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主要地位(37.5%),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3.1%);而肠杆菌科细菌则以肺炎克雷伯菌(9.5%)及大肠埃希菌(5.1%)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6%)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1.8%)为主;在检出所有病原菌的标本中,前3位依次为痰液(79.1%)、血液(8.4%)、无菌体液(8.1%);细菌耐药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66.4%、56.3%。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的现象。产酶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酶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酶菌及非产酶菌的抑菌效果都很明显;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替坦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最低均在40%以下,可作为产酶菌的首选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0.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5.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8.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可作为革兰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真菌感染率增加且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好。应动态监测ICU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93株,得出菌种分布与感染情况。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为主,加强ICU患者感染的控制,可减少ICU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